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登錄號:08200610的圖片(082006100000.JPG)(),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8200610的圖片(082006100000.JPG)(),第1張,共1張
席德進
藝術類\水彩畫
1962
水彩、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610
席德進(1923–1981),四川省南部縣人,1948年杭州藝專畢業之後渡海來台。1962–1966年旅居歐美而得從西方繪畫反省自身,回到台灣之後,熱情地投身於台灣在地風景描繪。這件〈廟〉作於席德進出國遊學之前,由此可見,他對台灣鄉土的喜愛,早有跡象。他以台灣民間常見的廟前廣場入畫,高高翹起的飛簷與剪黏,廣場上的攤商小販,絡繹不絕的熙攘香客,場面熱鬧,是席德進出國遊學之前的階段性代表作。
全畫共有27個人物,男女老幼婦孺一一入畫,以速寫筆法作簡化人物,形象生動。廟前門口繪有10人。門口兩邊各有一個蹲坐在廟前台階上的人物,門口正前方則有6個高矮胖瘦及行進方向各有不同的人們準備入廟參拜,門口人群的最前方另有一個身著唐裝的胖婆婆和一個苗條婦人,攜手顧盼,似乎是一對進香完畢而準備離開的婆媳。
右邊有兩個攤販,它們的前後左右共聚集了姿態不同的11人,通過這些人物的身形大小與向背姿態,席德進巧妙地表現了他們的空間位置。左邊攤販的人像較大且描繪較精緻,有提攜著紅衣小孩並背負襁褓的紫衣婦人,有踞坐在折疊椅上的白衣男人,有肩挑扁擔而頭戴斗笠的農夫,最前方是畫中唯一描繪出眉目嘴角與臉色的黑衣男人,他正蹲在地上整理籮筐。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2。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已瀏覽清單
藏品(抽象畫)的圖片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愛國獎券第1090期)的圖片
藏品(門神-神荼、鬱壘)的圖片
藏品(蜜蠟靈芝紋帶飾一組)的圖片
藏品(農場的機械耕作)的圖片
藏品(蜜蠟靈芝紋帶飾一組)的圖片
藏品(黃金田繪《卜煙》)的圖片
藏品(茶末釉藍白斑腰鼓)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