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手的競技場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0.JPG)(),第1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0.JPG)(),第1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1.jpg)(),第2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2.jpg)(),第3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3.jpg)(),第4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4.jpg)(),第5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5.jpg)(),第6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6.jpg)(),第7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7.jpg)(),第8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8.jpg)(),第9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09.jpg)(),第10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0.jpg)(),第11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1.jpg)(),第12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2.jpg)(),第13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3.jpg)(),第14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4.jpg)(),第15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5.jpg)(),第16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6.jpg)(),第17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7.jpg)(),第18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8.jpg)(),第19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19.jpg)(),第20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0.jpg)(),第21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1.jpg)(),第22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2.jpg)(),第23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3.jpg)(),第24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4.jpg)(),第25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5.jpg)(),第26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6.jpg)(),第27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7.jpg)(),第28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8.jpg)(),第29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29.jpg)(),第30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30.jpg)(),第31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31.jpg)(),第32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32.jpg)(),第33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33.jpg)(),第34張,共35張
登錄號:11100003的圖片(111000030034.jpg)(),第35張,共35張
莊普
藝術類\複合媒材
1999~2021
複合媒材
國立臺灣美術館
11100003
遊戲性的操作延伸
重視在玩具短缺的孩童時代,人們將手當作遊戲工具及場域的記憶。拍下自己各種手勢的影像延伸為其記憶的載體與隱喻,並且和通用的手語存在著某些相似,其他大多有區隔與變異,進而建構出另一套獨立的語彙與修辭。已這些多年前拍攝而得的影像為基礎,偶爾直觀地任顏料或點或留在其上,再搭配約莫相同尺寸,以其一貫捺印而成的近期繪畫,並置於封閉的透明壓克力盒內。
在這裡,持拿著方寸之印反覆戳印的動作與姿態,無疑同為手的展演與延伸;形成的極簡畫面與對照搭配的影像作品像是偶發性的符號一般,意義(假設真有其存在)隨著觀者而不斷出現擾動與變化,卻始終並未指向一個確切的去處。於是,兩種不同語法結構的視覺語言被刻意擺放在同一個空間框架裡,可能交會、碰撞,或是毫無干涉地各執一詞,頓時迸生出一種視覺上的混淆、辯證,以及不同文本充滿曖昧玩味的互文關係,進而拋出了意義始於何處的探問。
企圖透過自我心靈與不同材質之間的交感,讓藝術不再停留在預設形式架構下的「製造行為」,而更全面地傳達出生命情感流轉的樣貌。
出處:莊普,國美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1。
已瀏覽清單
藏品(2016年傳承傳演-鍘美案)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