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女帽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1.jpg)(CC BY-NC),第1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2.jpg)(CC BY-NC),第2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3.jpg)(CC BY-NC),第3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4.jpg)(CC BY-NC),第4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5.jpg)(CC BY-NC),第5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6.jpg)(CC BY-NC),第6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7.jpg)(CC BY-NC),第7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8.jpg)(CC BY-NC),第8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09.jpg)(CC BY-NC),第9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0.jpg)(CC BY-NC),第10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1.jpg)(CC BY-NC),第11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2.jpg)(CC BY-NC),第12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3.jpg)(CC BY-NC),第13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4.jpg)(CC BY-NC),第14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5.jpg)(CC BY-NC),第15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6.jpg)(CC BY-NC),第16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7.jpg)(CC BY-NC),第17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8.jpg)(CC BY-NC),第18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19.jpg)(CC BY-NC),第19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20.jpg)(CC BY-NC),第20張,共21張
登錄號:20043000062的圖片(20043000062_0021.jpg)(CC BY-NC),第21張,共21張
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本物件屬蘭嶼椰鬚笠varongot a apis no anyoi,整個呈現圓盤狀的斗笠狀,屬於禮帽的形制之一,帽頂上綁有三個以金屬線彎曲捲成的渦卷狀帽飾,呈三角狀排列,其上繫綁有三個雞尾羽飾。帽緣完整,帽身並無其他裝飾。帽內可見骨架與一藤編環圈在中央,應該是便於穿戴時固定在頭上,藤編環並穿有繩編繫帶。
達悟族婦女禮帽並非每個家庭都擁有,一般只有受族人敬重的年長女子在慶典或農耕儀禮時才能佩戴。製作方式以竹篾作為笠的肋骨,以水藤、乳藤作為骨環,再以椰鬚紮成,以馬尼拉麻線穿縫固定之,水藤編結六角形作為頭部底座,在帽頂上施以鐵線固定圍繞上去的圓鐵片,其上方可插上卷曲形鐵線紋飾與雞尾羽飾。整個外觀呈圓盤形狀的斗笠狀。
一般而言,此類型椰鬚笠其製作過程如下:
1. 粗水藤浸水泡軟後,將其圈成直徑約40cm的大圓圈palorapid na,作為斗笠的底朤環,並在其側面鑽開二十餘小孔,作為穿過上窄下寬的竹篾(長約25cm,下寬0.7cm)之用,這些竹篾即是構成椰鬚笠的肋骨tabrang na kaoi。
2. 以細水藤結成直徑約10cm的小圓圈,作為笠頂的骨環。
3. 先用四支竹篾以十字形穿過底部的骨環,再將笠頂的骨環綁在四支竹篾上,同時調整出椰鬚笠外觀的弧度kabkonggan na。
4. 將椰鬚笠的骨架吊起,邊穿紮竹篾,邊旋轉調整出笠形。
5. 將椰鬚笠的骨架取下放在地上,再以細乳藤結成數個圓圈valikawag a vaeng,用細繩圈綁在各竹篾上。在底部骨環的外側置一個藤圈,內側置二至三個藤圈。至此椰鬚笠的形體即已完成。
6. 椰鬚apoia no anyyoi 裁成三角形,一片片舖壓在骨架上,疊至二、三層後,再用舊的釣魚麻線iktan na,將其粗縫amowaen在竹篾上。
7. 用木炭在椰鬚上畫出椰鬚笠的最大圓周。然後以馬尼拉麻avaka製成的縫線cingdasan正式細縫oyod na rait,縫時需先以鏈縫法連續繡縫笠沿,然後以平針縫法由下往上縫好。
8. 再在笠沿邊上用兩條細水藤圈上下夾住椰鬚,用繕魚骨縫合,其作用為修飾沿笠的邊緣又能防止鬚邊撕裂。
9. 以椰鬚或鐵片包裹笠頂tavongoi na,以預防笠頂漏水。在笠頂加上渦卷狀cilocilo a morong的鐵絲,則是在光復後才出現的裝飾。以前在笠頂上並不加上任何裝飾品,且將其視為禁忌。
10. 另用水藤片編織笠裡vakor na,束紮在竹篾上;然後在笠裡安上繩子以作為繫帶之用。
蘭嶼達悟族編器主要材料為野生的水藤varit、山林投kasokaso及蘭嶼竹竽nini。編器大都用水藤製作,大概是因為水藤類比竹材取得容易,素質較鬆而輕,富於彈性,彎曲時不易折斷;而且具有不易腐朽、經久耐用等優點,因而成為主要的編器材料。
達悟族人所戴的帽子Sakop,依其功能分有工作帽或是禮帽兩種,禮帽是用於參加祭典儀式時所用。工作帽則是用於從事耕作、捕魚時之用,其功能乃為遮陽、避雨,形式有斗笠型、鋼盔型等,所使用的材料有馬尼拉麻皮、山林投、水藤、椰鬚等等。

館藏編號:20043000062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所屬族群:雅美族(達悟族)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船花)的圖片
藏品(船花)的圖片
藏品(陶偶)的圖片
藏品(遮陽板)的圖片
藏品(方形斜角無柄雕花餅印)的圖片
藏品(木盤)的圖片
藏品(船花)的圖片
藏品(桃形舵)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