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
登錄號:D_4_056的圖片(D_4_056_P01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D_4_056的圖片(D_4_056_P011.jpg)(),第1張,共2張
登錄號:D_4_056的圖片(D_4_056春回大地中興復國.jpg)(),第2張,共2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水墨畫
尺寸描述:373 x 146 cm
藏品描述:  〈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為國立國父紀念館典藏的彩墨巨幅合作畫。畫面左上角由陳子和(1910-1984)以行書題識:「『風光春更好,國運歲維新,還京知有日,莫負自由身。』」民國六十四年乙卯冬,長沙袁守謙先生以舊藏乾隆丈二匹紙獻贈國父紀念館,施俊文處長獲此奇寶有以處之,遂集時彥黃君璧、葉公超、劉延濤、林玉山、高逸鴻、胡克敏、季康、姚夢谷、陳子和、傅狷夫、陳丹誠、邵幼軒、吳平、鍾壽仁、歐豪年、范伯洪合繪〈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畫成,劉延濤先生即席賦五言詩紀盛。陳子和寫松並識。」
  1975年4月5日,先總統蔣中正逝世,4月9日移靈國父紀念館大會堂供國人瞻仰;國父紀念館並於國喪期滿策劃《建國復國大業史畫》,同年適「國家安全會議」戰地政務委員會主任袁守謙(1904-1992)捐贈舊藏清乾隆丈二匹宮廷御用紙,國父紀念館於是邀集16位知名書畫家於此巨幛上合繪〈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並收錄於畫冊出版。
  「合作畫」,意即兩位至多位畫家共同創作的作品。從1960至70年代末,諸如歷史博物館及國父紀念館等新建的重要展館相繼落成啟用,一方面場館面積空間寬敞,需要尺幅較大的藝術作品懸掛增色,另一方面為配合政府復興中華藝術文化政策方針,欲以具有時代意義及社會教化功能的作品引領良善風氣並凝聚民心,因此,邀請當時具有聲望及藝術成就的書畫家共襄盛舉合繪巨製,就成為必要的創作形式;也因為當年受邀者多為渡海來臺的第一代及第二代書畫家,人品、學識、藝術風采均足為後學範式,且在合作之先的集思廣益,在確立主旨、構圖布局、畫科分配、落款題識……上都有所講究,所以雖為合繪,卻能達到畫面完整和諧又各家面貌兼備的藝術高度。在近現代藝壇及1949年至1980年代之前的臺灣,各種形式的「合作畫」大多具有藝術性與文獻性的雙重價值。
  本作十六位參與合作畫之書畫家都是中國美術學會以及中華民國畫學會之重要成員,除了林玉山(1907-2004)是成名於日治時期的本省籍水墨兼膠彩畫名家之外,自黃君璧(1898-1991)以降迄於邵幼軒(1918-2009)等人,都是1949年前後隨國民政府遷臺的第一代大陸渡臺書畫名家;至於吳、鍾、歐、范四人則為第二代名家。
  藝術學者黃冬富評析本畫,採「一河兩岸」之構圖形式,但較元代一河兩岸的文人山水畫之視點更為穩定而嚴謹。近岸中央下方健筆濃墨畫一磐石橫臥,偏右處聳立蒼松、古柏各一株,樹身上方穿透畫面上緣而延伸至畫外,頂天立地營造出參天之勢。松枝上一對喜鵲朝著遠景狀似開心鳴唱報喜。樹下岸邊百花盛開競艷。中景河流由左向右略呈上揚而逐漸虛淡模糊之斜勢推移,頗增虛實相生的空靈感與空間感。對岸一條小溪以「之」字形蜿蜒穿透叢竹桃林自遠方而來流注於河中,增加景深效果並具「源遠流長」之意。最遠處青山隱隱浮現在雲嵐繚繞之間。畫中用百花齊放、萬木滋長來表現「春回大地」,視野開闊而充滿生機來類比「中興復國」之意旨,畫面構圖頗為嚴謹,整體感頗為優質,應該是在繪製之前先經過集思廣益的審慎討論之所謂「謀定而後動」,遠非一般書畫家雅集時隨機性地接龍式合作所可相與比擬,是件相當難得的優質合作畫。
  本畫創作於1975年,當時的臺灣正開始推動十大建設,中國大陸則處於十年的文革浩劫,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藝評家熊宜敬評本作題識的劉延濤(1908-1998)五言詩「風光春更好,國運歲維新,還京知有日,莫負自由身」,前兩句說明了國民政府遷臺後,全民在篳路藍縷中共同努力的在臺灣深耕築基,為中華民國開拓出美好願景;後兩句則是鼓勵並提醒全民,在臺灣呼吸到了自由平等空氣,但千萬不要忘記中國大陸的同胞與重返故國家園的初衷。詩中意涵,代表了在50至70年代隨國民政府渡臺前輩們的集體心願,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思緒。
出處:國立國父紀念館藏品描述資料,2019。
參考資料:
1.熊宜敬,〈兩件合作畫.一頁藝文史〉,《館刊第53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2.黃冬富,〈細說春回大地中興復國圖〉,《館刊第54期》,國立國父紀念館,2019。

館藏編號:D_4_056

典藏單位:國立國父紀念館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小西園戲台)的圖片
藏品(吳昊畫像)的圖片
藏品(明壽興皮影偶—影身)的圖片
藏品(四季長春)的圖片
藏品(穿夾克老人)的圖片
藏品(樂韻悠揚交響樂)的圖片
藏品(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的圖片
藏品(傳統漢式太師椅)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