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的藏品圖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3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4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5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6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7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8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9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0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1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2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3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4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5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6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7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8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19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0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1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2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3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4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5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6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7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8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29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30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31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32張,共33張
  •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圖檔,第33張,共33張
主要名稱:新生筆記簿(1952~1955)
成文日期:民國41/44年
類別:手稿
作者:楊逵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19*13*0.3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楊逵|八月十五那一天|新生活壁報|樂天派|相聲|光復節話當年|補鼠記|諺語|春光關不住|明年還要好|我們不是麻雀|永遠不老的人|人生|自傳|文化戰士|十月的風光|半罐水叮咚響|一粒好種子|漁人|家書|詩精神|諺語的時代性|瞎子打架|諺語漫談|街頭劇|反侵略的有力戰器|太太帶來了的消息|青年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為楊逵綠島時期(1952-55)獄中寫作筆記簿,內容包括詩歌〈八月十五那一天〉、〈我們不是麻雀〉、〈人生〉、〈學習〉、〈工作〉、〈十月的風光〉、〈一粒好種子〉、〈漁人〉、〈詩精神〉、〈青年〉;相聲〈樂天派〉;散文〈光復話當年〉、〈補鼠記〉、〈永遠不老的人〉、〈自傳〉、〈文化戰士〉、〈半罐水叮咚響〉、〈瞎子打架〉、〈家書〉、〈太太帶來了好消息〉;諺語〈黃虎生在太平洋、未升天、牙癢癢〉、〈三年小反、五年大亂〉、〈王爺公無保庇、害死蘇有志〉、〈大本營發表、輸的總記在別人的賬〉;小說〈春光關不住〉;童謠〈明年還要好〉;評論〈諺語的時代性〉、〈諺語漫談(一)〉;街頭劇〈反侵略的有力戰器〉(文/徐俊益)
其他說明:1.封面標示為:六五一三部隊—新生筆記簿
番號:
科目:1952-55
姓名:楊逵
2.全書右半部(奇數頁)為由上而下橫式書寫;左半部(偶數頁)為由右至左直式書寫。
3.本冊右半部(奇數頁),為由後往前書寫模式,即由頁數大者往頁數小漸次書寫。
4.〈八月十五那一天〉,標題下註明「民國四十一年新生活壁報光復節特輯」,《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0-43。
5.〈樂天派〉,本冊僅見兩頁,標題後括號註明「相聲」、「四月」,均有由右上至左下畫之斜線,《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二卷˙戲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1998年,頁153-157。
6.〈光復節話當年〉,標題下註明「四十二年光復節改登於新生活壁報國父紀念特刊」,《楊逵全集》改標題為〈光復話當年〉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69-270。
7.〈補鼠記〉,標題下註明「四十三年12月二十五日新生活壁報」,《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71-273。
8.〈諺語四則〉,標題上註明「漫談(三)」,標題第四個字原為「條」,後塗改為「則」,文末標著「民國四十三年十月十三日光復節特刊」《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74-281。
9.〈春光關不住〉,標題後註明「46年3月」,《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八卷˙小說卷(V),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0年,頁235-241。
10.〈明年還要好〉,標題前註明「童謠」,標題後註明「46年2月」,《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9。
11.〈我們不是麻雀〉,標題後註明「46年元月」,《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56-57。
12.〈永遠不老的人〉,標題後註明「四十四年一月新生活壁報」,《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82-284。
13.〈自傳〉,《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三卷˙未定稿卷,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674-675。
14.〈人生〉,標題後註明「46年元月」,《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50。
15.〈學習〉,與〈人生〉、〈工作〉在手稿同頁,《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50。
16.〈工作〉,與〈人生〉、〈學習〉在手稿同頁,手稿「繼續」上面多加「再來」,《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51。
17.〈十月好風光〉,標題後標著「45年十月」,共分為四小節,《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三卷˙未定稿卷,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47-448。
18.〈半罐水叮咚響〉,標題前註明「漫談(四)」,標題後註明「44年十月十二日國父紀念特刊」,《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85-289。
19.〈一粒好種子〉,標題後註明「45年九月」,共分為四段,《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58-59。
20.〈漁人〉,《楊逵全集》收錄於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60-61。
21.〈家書〉,《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二卷˙書信卷,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3。
22.〈詩精神〉,共分為三段,《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三卷˙未定稿卷,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44-446。
23.〈諺語的時代性〉,標題前註明「漫談(二)」,《楊逵全集》改題目為〈諺語與時代〉,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90-294。
24.〈瞎子打架〉,《楊逵全集》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03-407。
25.〈諺語漫談(一)〉,《楊逵全集》改題目為〈談諺語〉,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295-300。
26.〈反侵略的有力戰器〉,標題後註明「街頭劇」,手稿上前一頁有〈漫談街頭劇〉,兩頁皆有相同構思,但最後均刪略,《楊逵全集》改題目為〈談街頭劇〉,收錄於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03-407。
27.〈太太帶來了好消息〉,《楊逵全集》第十卷˙詩文卷(下),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323-330。
28.〈青年〉,標題後註明「45年3月」,共分為三小段,《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中心籌備處,2001年,頁46-48。
提供者:楊建
登錄號:NMTL20050040109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