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期刊名稱:台灣文藝97期/副題名:戰後台灣藝文的省思專輯的藏品圖
期刊名稱:台灣文藝97期
副題名:戰後台灣藝文的省思專輯
出刊/發行日期:西元1985年11月15日
類別:期刊
發行人:巫永福
社長:陳永興
總編輯:張恆豪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20.8*15*1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鄭欽仁 | 彭瑞金 | 莫那能 | 葉笛 | 宋澤萊 | 陳泰 | 李魁賢 | 羊子喬 | 鍾喬 | 陳永興 | 李喬 | 陳千武 | 鍾肇政 | 大原誠 | 張恒豪 | 巫永福 | 龍與意識型態之論爭 | 台灣文學的敵人在哪裡? | 滿眼錦繡‧一片荒蕪——略談台灣四十年來的散文 | 一個作家對環境和文化的省思 | 三十年來的台灣出版現象 | 台灣人的音樂心靈——《台灣的歌》序 | 現代詩的重建 | 台灣組曲 | 柏克萊見聞錄 | 孽龍 | 山地文學發展的可能性——「高山組曲」 | 獵女犯 | 王育德先生
內容目次:龍與意識型態之論爭——一、洶湧的時期‧二、詭異的政治神話‧附註 | 再向前走 | 台灣文學的敵人在哪裡? | 滿眼錦繡‧一片荒蕪——略談台灣四十年來的散文 | 「請看這個人:莫那能」——受苦的人沒有悲觀的權力! | 一個作家對環境和文化的省思 | 三十年來的台灣出版現象 | 虛偽的外貌,空洞的心靈——台灣人何時有「人文攝影」 | 台灣人的音樂心靈——《台灣的歌》序——一、拓荒墾殖的歡樂奮鬪期——明清至日據以前數百年間‧二、日本統治的悲愴反諷期——日據五十年‧三、光復之初的夢魘感傷期‧四、國民黨統治的壓抑衰退期‧五、歌舞昇平的奢靡頹廢期 | 現代詩的重建——德日兩國的戰後詩 | 烤鴨店 | 輓 | 台灣組曲三首——根鬚‧希望‧未來 | 少數民族‧弱小民族 | 李魁賢詩二首——木乃伊‧祭司木乃伊 | 羊子喬詩二首——賦別‧棄嬰 | 在人間最後的花園 | 漂泊 | 孤立事件 | 巫永福旅美詩選——明湖‧尖塔‧觀加州赫斯特城堡‧見老友郭雪湖‧老情書‧贈洪銘水會長‧贈郭尚五楊葆菲夫婦‧贈蔡明殿王淑英夫婦‧贈許達然教授‧贈陳芳明君 | 一個老醫生的回顧 | 夜半小市集 | 想笠 | 柏克萊見聞錄——聽!那自由民主的鐘聲敲撞著萬千學子的心田‧我是一個殘障者 | 孽龍 | 小校對的下場 | 山地文學發展的可能性——「高山組曲」討論會——「高山組曲」不能是為「山地文學」‧小說中的啟示的反抗意識‧隱忍圖求的積極意義‧罪與救贖的發揮‧鍾肇政文學的一道牆壁 | 俘虜島——論陳千武小說《獵女犯》的主題 | 王育德先生在台灣語學上的成就 | 第三屆台美獎揭曉 | 台灣學術研究會成立 | 台灣新文學演講會 | 夸父的脚印——戰爭與和平‧貓照鏡子‧保存‧良口‧通道‧動息‧懂‧病 | 指揮者的良心 | 文學教育要從頭做起!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期內容包含文稿22篇、詩稿23篇、短語4篇。呂昱策劃〈「高山組曲」討論會〉邀集研究者探討鍾肇政此書能否視為「山地文學」、書中對殖民統治的反抗意識、罪與救贖等課題,觀點可供讀者參照。鄭欽仁特稿〈龍與意識形態之論爭〉從「龍的傳人」歌曲切入,討論中國歷史與文學作品中關於龍的記載,分析這些故事背後負載的政治神話,觀點別出心裁。本期有「戰後台灣藝文的省思與展望」專輯,有多篇論文談台灣文學的發展。(文/譚凱聰)
提供者:財團法人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登錄號:NMTL20100030635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