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的藏品圖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2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3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4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5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6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7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8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9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0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1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2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3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4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5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6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7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8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19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20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21張,共22張
  •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圖檔,第22張,共22張
翻譯名稱:台灣文學史(影本)
成文日期:不詳
類別:手稿
譯者:葉石濤
作者:黃得時
原件與否:重製品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22張共22頁
尺寸大小(長*寬*高):17.9*25.6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葉石濤│黃得時│台灣文學│明鄭│沈光文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文是敘述明鄭時期台灣文學的發展沿革。此時期的特色多為歌詠明朝或是抒發對清廷的不滿,即使描寫台灣的奇花異木亦寄託對祖國的哀愁與懷思。作者視沈光文為台灣文運的首要推手,因其創立東吟社,扶掖後進,帶動文學風潮。另外,亦記述季麒光、徐孚遠、張煌言、及盧若騰等人的生平與重要著作,其對台灣文運亦有重大貢獻。(文/曾雯瑩)
其他說明:1.譯文來源為日文,譯自昭和十八年(1943)十二月《台灣文學》春季特輯號,即第四卷第一號。2.易名為〈台灣文學史——第一章 明鄭時代〉。3.互見《文學台灣》第21期,1997年1月5日,頁26-47;亦互見《台灣文學集 2 》,春暉出版社,高雄,1996年8月,頁19-40。 
印記/簽名:譯者簽名於首頁右下角,並註記作者名
提供者:文學台灣雜誌社
登錄號:NMTL20120210171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