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主要名稱:琦君與丹扉等人合照1的藏品圖
主要名稱:琦君與丹扉等人合照1
拍攝日期:不詳
類別:攝影
拍攝者:不詳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8.9*12.3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琦君|潘希珍|丹扉|小民|林海音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件藏品為琦君與丹扉等人合照。立於後排左方,身著咖啡色毛衣搭配碎花背心,胸前掛有墜飾,兩手置於黃色沙發椅背上即是琦君;後排右方為丹扉帶著墨鏡、著淺藍色毛衣搭配深藍色背心。前排坐者中,左方戴墨鏡、著淺棕色外套搭配紅色高領毛衣者為林海音;右方著白色襯衫搭配淺棕色背心者為作家小民。畫面後方可見時鐘、電視、櫃子及掛衣架,推測應是女作家聚會時拍攝。(文/廖堅均)
其他說明:1.琦君(1917-07-24/2006-06-07),本名潘希珍,出生於中國浙江省永嘉縣,1949年隨國民政府來台,曾任高檢處紀錄股長、司法行政部編審科長、中國文化學院副教授、中央大學、中興大學教授。創作文類豐富,包含散文、論述、小說、兒童文學、翻譯、詞論等。著名作品有散文集《煙愁》、《細雨燈花落》、《留予他年說夢痕》、《桂花雨》、小說《橘子紅了》等。琦君來台後,因文學發表而與丈夫李唐基結緣,兩人育有一子李一楠。
2.丹扉(1926-08-02/),本名鄭錦先,生於福建省仙遊縣,1949年來台。曾任記者、編審、中學教師等。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著有《反舌集》、《婦人之見》、《吸塵集》、《叮噹集》等,是台灣6.70年代女性專欄散文代表作家之一。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獎章。
3.林海音(1918-03-18/2001-12-01),本名林含音,台灣苗栗人,童年時隨家人遷居北京,至1948年返台。曾任北平「世界日報」記者,台灣《國語日報》、《聯合報》、《文星雜誌》主編。1967年創辦《純文學》月刊,次年成立「純文學出版社」。創作文類主要以散文和小說為主,兼及兒童文學,著有《兩地》、《城南舊事》、《林海音作品集》等五十多部。曾獲圖書主編金鼎獎、五四獎文學貢獻獎、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等獎項。林海音時常獎掖後進,對台灣現代文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4.小民(1929-02-11/2007-01-20),本名劉長民,生於中國吉林省,1948年來台。曾任職於嘉義機場工程處,婚後相夫教子,專事寫作。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著有《多兒的故事》、《媽媽鐘》、《紫窗下》、《故園夢》等,是「主婦文學」寫作代表。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湯清基督教文學獎。
提供者:琦君家屬
登錄號:NMTL20150281462-001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