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期刊名稱:台灣文藝101期/副題名:第三世界作家啟示錄的藏品圖
期刊名稱:台灣文藝101期
副題名:第三世界作家啟示錄
出刊/發行日期:西元1986年7月
類別:期刊
發行人:巫永福
社長:李敏勇
編輯:臺灣文藝編委會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冊
尺寸大小(長*寬*高):20.8*15*1.1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李敏勇 | 楊青矗 | 向陽 | 林豐明 | 非馬 | 李魁賢 | 施明秀(施明正) | 龍瑛宗 | 廖清山 | 林央敏 | 劉克襄 | 洪維勛 | 柯一正 | 施福珍 | 簡上仁 | 廖祖堯 | 謝里法 | 林柏燕 | 蕭錦綿 | (Lucien Miller)米樂山 | 新世紀的開拓 | 第三世界作家啟示錄 | 行經東海岸 | 器官系列之一:鼻子的故事 | 燃燒的女人 | 盲點 | 天天天黑 | 蔗田裡的眼睛 | 歷史上的今天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 台灣童謠的園丁 | 日據末代的台灣新戲劇運動
內容目次:新世紀的開拓——邁出一○一期的感言 | 楊青矗、向陽對談——第三世界作家啟示錄 | 士可殺不可辱 | 天下文章一大抄——都是「以翻譯代替著作」惹的禍 | 行經東海岸 | 柯旗化(明哲)——撒播愛心,追求光明 | 非馬——搜巡人間意象 | 器官系列之一:鼻子的故事 上篇:成長 | 燃燒的女人 | 盲點 | 經歷 | 離鄉 | 鰻魚之旅 | 停泊 | 天天天黑 | 望鄉 | 奴隸船 | 蔗田裡的眼睛 | 過境韓國 | 歷史上的今天——之一:血書新聞檔案‧之二:流血新聞檔案 | 英雄譜 |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反應及意義 | 我就是這樣拍電影的——與「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導演柯一正對談 | 台灣童謠的園丁——施福珍 | 奇異的年代? | 日據末代的台灣新戲劇運動 | 中國左翼美術在台灣(1945~1949)——一、緣起‧二、台灣經驗的木刻版畫‧三、最早來台的三位木刻版畫家——黃榮燦、朱鳴岡、陳耀寰‧四、荒烟與麥非‧五、陸志庠與「高山族畫」‧六、麥稈、刄鋒、耳氏‧七、台灣生活組畫‧八、走出竟是通往監牢的路‧九、等待果陀 | 阿Q精神的覺醒——序林柏燕「垂淚的海鷗」 | 鄉土文學的「補白」及其他——「歸來」詩集序——1.遲來的鄉土文學「補白」‧2.台灣「結」與中國「結」‧3.第三世界文學的沈思‧4.談所謂「政治詩」 | 日本人眼中終戰後的台灣文學——「台灣現代小說選」序 | 枷鎖上的斷痕——陳映真的短篇小說 | 從傳說中走出——艾美莉‧狄更森逝世一百週年——附錄:艾美莉‧狄更森詩——以一朶花‧懸疑 | 豐富之旅 | 編輯部啟事 | 吳濁流文學獎 新詩獎評選辦法 | 巫永福評論獎評選辦法 | 郵政劃撥儲金存款單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期內容包含文稿26篇、詩稿15篇、短語7篇。葉石濤〈日本人眼中終戰後的台灣文學〉爬梳《台灣現代小說選》出版脈絡與重要篇目,可供參照。施明秀《鼻子的故事》開啟「器官系列」,從嗅覺出發寫童年記憶與人物,穿插歷史背景,引人入勝。劉克襄〈蔗田裡的眼睛〉寫少年苦悶與狂烈,直率動人,有佳句「我才十四歲/我曾用眼睛阻止自己長大」。翻譯作品有蕭錦綿譯(Lucien Miller)米樂山〈枷鎖上的斷痕〉、非馬譯〈從傳說中走出〉。(文/譚凱聰)
其他說明:本期起由詩人李敏勇接辦本雜誌
提供者:財團法人台北市巫永福文化基金會
登錄號:NMTL20100030639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