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資訊 回上一頁
主要名稱:黃得時與川端康成、張文環、彭歌、巖谷大四在日月潭合影的藏品圖
  • 主要名稱:黃得時與川端康成、張文環、彭歌、巖谷大四在日月潭合影圖檔,第1張,共2張
  • 主要名稱:黃得時與川端康成、張文環、彭歌、巖谷大四在日月潭合影圖檔,第2張,共2張
主要名稱:黃得時與川端康成、張文環、彭歌、巖谷大四在日月潭合影
拍攝日期:民國59年6月
類別:攝影
拍攝者:不詳
原件與否:原件
藏品層次:單件
數量單位:1張
尺寸大小(長*寬*高):10.5*7.4cm
數位化類別:影像(圖片)
是否數位化:
關鍵詞:黃得時|彭歌|川端康成|張文環|巖谷大四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文學館
摘要:本件藏品為黑白照片一幀,拍攝者不詳,照片內容為黃得時與其他文學家在日月潭合影,其身穿西裝、打領帶。照片中共有五人,黃得時在照片背後註記照片中的人物,從右自左分別為黃得時、彭歌、川端康成、張文環、巖谷大四。另外,黃得時也親筆註記時間地點為民國59年6月、在日月潭,而張文環的名字下有括號「已故」及「省」字樣,巖谷大四名字下方則括號「日本」等字樣。(文/朱英韶)
其他說明:1.黃得時(1909-11-05/1999-02-18),文學家,曾參與台灣文藝聯盟、台灣新文學社、台灣文化協進會、啟文社等文學組織,亦曾擔任過《台灣新生報》副總編以及台大文學院副教授。但畢生仍投注心力於文史,有許多相關台灣文學、中日比較文學之研究留予世人。
2.張文環(1909-10-10/1978-02-12),文學家、政治家,代表作品為小說《閹雞》,曾改編為舞台劇。曾與王白淵、巫永福發行《福爾摩沙》,與中山侑等人創辦,《台灣文學》,並與呂赫若等人組織「厚生演劇研究會」,也曾一度熱衷於政治活動,但二二八事件後則對政治失望,戰後也幾乎停止寫作。
3.川端康成(1899-06-14/1972-04-16),為日本新感覺派作家,曾於1968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品為《雪國》、《古都》。楊雲萍在日本留學時曾師承於川端康成。
4.彭歌(1926-01-08/),本名姚朋,是一名新聞界人士與作家,代表作為〈落月〉。曾於《台灣新生報》、《中央日報》、《香港時報》擔任要職,也曾在《聯合報》撰寫「三三草」專欄。
5.巖谷大四(1915-02-30/2006-09-06),為一名日本的文藝評論家,父親為童話作家巖谷小波。戰後曾擔任鎌倉文庫、《文藝》、《週刊讀書人》的編輯。
6.藏品尺寸為長10.5公分、寬7.4公分。(文/朱英韶)
印記/簽名:背後有黃得時親筆註記「在日月潭 民國五十九年六月」
提供者:黃秀美
登錄號:NMTL20110350051
列印 大圖瀏覽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