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選擇查詢類別
 
::: 藏品小故事 回上一頁
藏品小故事:再唱一段思想起的圖片
故事標題:再唱一段思想起
作品小故事:
  「小樂!」小文走下公車,對著在站牌邊東張西望的小樂大喊。
  「啊……妳終於到了,公車慢了也不先Line我,等很久耶!」抱怨歸抱怨,小樂還是自動把小文的行李提到後車箱。
  「謝謝你來載我。」拍拍拉開副駕駛座車門的小樂的肩頭以示嘉許,小文坐進車內,為自己繫上安全帶。
  小樂專注著眼前的路況,嘴上不忘提醒道:「待會到妳家,放好東西快出來,我們去觀音媽那邊。」這當然也是小文母親交代的,只是不需要說出來。

  「媽,我回來了。等一下我和小樂要去廟裡,要順道幫妳帶杯酸梅湯回來嗎?」笛音壺尖聲叫著,小文倚在廚房門口,對著正翻起壺蓋的母親說道。
  「回來啦!在外頭都沒吃飯嗎?瘦得臉都尖了……先把行李拿上樓吧。」放下手邊準備要盛裝熱開水的保溫瓶,轉身看著許久不見的女兒叨念起來,眼中笑意藏不住。
  「妳每次都講得那麼誇張。我先上去放東西。」看向頭髮花白的母親,覺得眼眶一濕,趕緊提行李上樓。
  「媽,我出門囉!」「買一罐冷凍的酸梅湯回來,大家想喝的時候就有。」聽見小文咚咚的下樓腳步聲,忙著裝熱水入瓶的母親從廚房喊了出來。
  「知道了!」聲音趕在玻璃門闔上前鑽進來。

  車子在廟埕停妥。小文提著禮盒先入廟,投了香油錢,金紙安放在供桌上,點好兩人份的香燭。小樂剛好買來三杯阿婆酸梅湯,排在禮盒前。兩人各自向觀音媽稟報心中所想後,將香插入香爐,等待化金紙。

  「你有聽到什麼聲音嗎?有點耳熟的音樂。」小文走到廟門邊東張西望,想找到聲音的來源。
  小樂指向大榕樹,「幾年前,有一位被大家稱為『月琴伯』的人來到我們庄頭,他會坐在那裡彈月琴,有時會唱民歌。他好一陣子沒出來彈琴了,算妳幸運,一回來就遇到。待會兒化金紙後繞過去看看?」
  「好。」

  化好金紙,歌聲正好停下來。小文小樂快步上前。
  「月琴伯,好久沒看您出來彈琴了,足思念您。」小樂嘴甜的向月琴伯打招呼,遞上一杯溫熱的酸梅湯。
  「前一陣子身體卡差,不敢出來吹風。」月琴伯笑笑,抖著手接過小樂的好意。
  「月琴伯,您哪會曉彈月琴?剛剛那首叫什麼?很好聽,不過有點悲傷。」小文好奇的問。
  「我少年時曾去恆春工作一陣子,向當地人學的,這琴也是人家送的。我唱的那首叫〈思想起〉,是恆春民謠中蓋出名的曲。歌詞內容主要有兩種,一種唱的是古早時唐山過台灣的人的心聲:能不能順利渡過黑水溝、來到台灣後能不能順利找到開墾處都不知道,即使找到開墾之地,要從荒蕪中拓墾出一片天,也要過上一段非常艱辛的日子。那些遭受的苦難與折磨,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就透過一首首歌曲來傳達。」月琴伯喝了口酸梅湯接續說:「第二種就是像我這樣的出外人,離鄉背井去異地賺食,也是人生地不熟,其中的艱苦嘸人知,只好寄託歌曲。那時我就是聽到恆春人唱這款歌,唱入我心坎,才下苦心學。難得有你們年輕人關注到我和我的琴,就多講了一點,不要嫌我囉嗦。」月琴伯撫著琴回覆。
  「這樣蓽路藍縷的歷史,我們在課本上讀過,現在聽過來人講更有感觸。」小文趕緊回話,順便提出心中的疑問:「月琴伯,以前有一首〈月琴〉,您知道嗎?它的歌詞和您講的很切合。」
  「鄭怡唱的那首?妳怎麼會想到這首老歌?」
  「對。之前在查〈廟會〉的資料時,發現作詞人都是賴西安,就都找來聽。」
  「看不出來妳也知道〈廟會〉。妳知道〈月琴〉本來是要給李建復唱的嗎?」月琴伯稍微停下來,想確認眼前的年輕人是否知曉這個歌手。
  小文回說:「他有唱過〈忘川〉、〈歸去來兮〉等,唱紅不少歌。」
  確認年輕人沒有鴨子聽雷,月琴伯高興的接著講:「那也是因緣際會,聽說當時蘇來譜好曲後,有一天鄭怡剛好來找他,他技癢秀了這首歌,也提到要給李建復唱。鄭怡覺得自己更適合唱這首歌,就唱了一遍給蘇來聽,還把副歌『再唱一段思想起』拉到開頭,蘇來很驚奇於她的演唱,最後這首歌就被鄭怡拿下了。雖然後來也有很多人翻唱〈月琴〉,但是我自己還是覺得鄭怡唱的最夠味。」
  「月琴伯,您知道的真多。」小文真心讚美。「我想到以前我家好像有〈思想起〉的錄影帶,記不得是誰唱的,不過多年前大掃除,把錄影帶跟壞掉的錄放影機都丟掉了。」
  「嘸啦,攏嘛係聽人講的。若講到〈思想起〉,不得不提恆春的傳奇民謠歌手陳達。陳達也過得很坎坷,年輕時就中風導致視力不佳,中年雖曾紅及一時,四處演唱、錄專輯,但他晚年精神狀況不好,因車禍過世。即使如此,還是不會抹滅他的音樂才華和貢獻。很多人說〈月琴〉是賴西安為他而寫,這樣講也不是不對,但是賴西安想的更多,他想藉歌讓大家更加重視本土的、民間尚存的創作力及曲藝的保存。咳咳…」月琴伯趕緊用手摀著嘴。
  「聽您這麼說,『落山風/向海洋/感傷會消逝/接續你的休止符/再唱一段思想起/再唱一段/思想起』似乎是賴西安的期待囉?」小文回想歌詞。
  「咳……這要就向作者探問才清楚,我也沒辦法回答妳。起風了,故事講到這,改日有閒再閣來開講。」月琴伯喝掉最後一口酸梅湯,拿著月琴緩步離去。
  「您保重,再見。」兩人目送月琴伯離開,回觀音媽廟收供品。小樂的車往家的方向開去,小文在一旁哼著〈月琴〉,覺得鼻頭酸得像手裡的酸梅湯一樣。


參考資料:
1. 李潼。《魔弦吉他族》。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
2. 重返61號公路。《遙遠的鄉愁:台灣現代民歌三十年》。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陶曉清統籌,楊嘉主編。《民歌40──再唱一段思想起》。台北: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3. 簡上仁。《臺灣民謠》。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撰稿人:洪千媚)
::: 地址:台南市70041中西區中正路1號 | 電話:(06)2217201 | 傳真:(06)2217232 | 
版權所有 Copyright by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