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空軍子弟小學
圖書文獻類 - 文書檔案
紙質
1956~1956
長:9.2 x 寬:26.8 x 高:0.1 (cm)
捐贈
登錄號:20120030006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物件為在學證明書,由高興華於2012年捐贈,收藏於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在學證明書為紙質材質,於1956製造,尺寸為長9.2公分、寬26.8公分、高0.1公分,為1956年就讀於新竹空軍子弟小學學生由學校開立之在學證明書,內容可得知該名學生的祖籍和結業狀況。1949年國民政府來台後,空軍第二十大隊和八大隊轉進新竹進駐,開辦了新竹空軍子弟小學,成為眷村孩童受教育的主要場域。早期空軍子弟學校人數約在1500人左右,約40班,多利用空營房改建為教室,環境相對克難。當時學生和家長的資料都須經軍方嚴格審核,方可至學校就學,而在學證明的申請,則是可用於轉學、申請獎學金、申請教育補助費等用途。戰後臺灣教育資源較為匱乏,早期國小畢業後就讀初中並不容易,空軍子弟學校也要求國小畢業子弟後續就讀哪間初中亦需回報部隊,相當重視眷村子弟的教育和發展。
高興華為眷村子弟,父親在空軍桃園基地服役,他從小在基地南邊的建國十二村長大。新竹空軍眷村居住著許多高興華父親的同僚,他對眷村充滿感情,是臺灣最早從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的成員之一。
1996年政府通過《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全臺老舊眷村陸續拆遷,包括新竹的空軍眷村。以眷村第二代為主的新竹市擎天自強協會成員投入搶救眷村文物的行列,2002年協助新竹市成立全臺首座眷村博物館,號召眷村人一起捐出自家的文物,包括當時在臺中擔任教職的高興華。高興華指出,臺中跳蚤市場是臺灣二手物的集散地,他經常逛跳蚤市場或上網尋找空軍眷村相關的文物。高興華在訪談中表示,空軍子弟小學發出的證明需要讓學生帶回家,交由父親繳回部隊,學校才會給予補助費用,一般來說不會流到市面。高興華在拍賣網站上發現後證明書後,馬上自費購買下來,因為證明書屬於新竹空軍眷村的文物,無償地捐給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