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右任(1879-1964)
Yu-jen Yu
出生於陝西省三原縣河道巷,原藉涇陽人,倡言革命,辦神州日報,民呼報,民吁,民立報等,民國成立後任交通部長,審計院院長、監察院院長等職。幼曾受教於毛班香、劉古愚諸耆宿,遂紮下深厚的學術基礎,右任幼年常隨牧羊兒遊戲於亂塚草叢間,每見塚旁的碑碣及石刻之文字,便摹擬塗畫,有時信手拔起荒漫之雜草,捆結代筆,依樣而書畫,爾後進入毛班香私塾,即以書法賞於私塾中。自謂十九歲開始對於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陝西之地為我中華文化發祥地,故有許多機會接觸古代所遺留之真蹟、碑碣,如著名的「廣武將軍碑」,即是民國九年於白水縣史官村所發現,為此,曾賦詩「碑版規模啟六朝,寰宇聲價邁二爨。」之語為誌。自主持陝西靖國軍始,於軍務之暇,即苦心蒐購北朝碑志。十五年,右任繞道俄蒙援陝,待會師中原後,便往來於南京、上海、北平等地,利用機會,收購古碑,計至抗戰軍興共得碑石三百八十塊;據自撰(鴛鴦七誌齋藏石目錄),墓誌銘原石共一百五十九方。先生晚年的草書,涵育著力鼎萬鈞,排山倒海之氣勢,實緣於對漢魏石刻的寢饋鑽研。除此,舉凡秦漢磚瓦、漢簡流沙、唐經石窟等皆為參考學習的對象,其中以敦烺、樓蘭、居延等地新出土的木簡,法度最為嫻熟;至於索靖月儀帖、王羲之行草、懷素千字文等,更為晚近所相繼含孕融入。
于先生從一九二八年開始研究草書,其自述說:「余中年學草書,每日記一字,兩三年間,可以執筆。」後結識草書名家王世鏜,對草書更具心得。為強化國本、振興民族,于右任立意整理傳統草法,故一九三一年在上海成立「草書社」;翌年又成立「標準草書社」;以積極從事草書的整理和推廣。而標準草書選字工作以易識、易寫、準確、美麗為原則,在于先生臨標準草書自序中說:「余創設標準草書社於上海,廣求列代草聖遺蹟,及漢晉簡策磚石,從事於草書之整理。其致力之由與終極之希望,在使兩千餘年以來之國民文化工具,由繁而簡,由難而易,由苦而樂,由紛歧而統一,由玄虛而歸實用。」民國五十二年發起成立台灣「標準草書研究會」,民國七十九年劉延濤等發起成立「中國標準草書學會」,繼續推廣及研究標準草書。
基於于先生有堅實的楷、行書基礎。五十八歲出版雙釣標準草書(千字文),六十歲就寫出草書正氣歌,此時他的草書以發展到一個新的境地,融章草、今草、狂草於一爐。由於于氏躬親實踐,積學功,盡卷前人之功而自辟蹊徑,觀右老之書,遠觀一片神行,近觀一筆不苟,右老的字雖然揮灑自如,然法度極為嚴謹。往往為人作書,有時盡數十紙而不辭。羅家倫先生詠右老作書「拂鬚捲袖畫中身,取墨頻呼更入神;此是生前歡喜債,行藏圍滿索書人。」陳其銓先生觀右老書後曾說:「于公法書,一代宗師。早年寢饋金石碑版,肆力漢魏,師法晉唐。得於古者既深,故能變化雄奇,獨步當代。」早期所作、疏散遒逸,類石門銘,近三十年來致力草書,雖體勢屢變,然皆不離古人榘矱,其雄渾瀟灑處,則往往超邁前賢,渡海以來,所作益臻化境,其書跡遍海內外,流布之廣,舉世罕有其匹。(文/陳宗琛)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