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旭東(1962-)
Han Hsu-Tung
出生於台北,母親是桃園佛像雕刻師的女兒,高中時期始接觸木雕,曾於台北春之藝廊參觀朱銘木雕作品後引起其雕刻之衝動,以其外祖父過世時遺留的一組刀具,加上前往萬華購得的小材,數日間完成韓旭東的第一件作品〈夸父逐日〉,雖刀法生澀但自忖潛力應厚。自幼亦對繪畫有濃厚的興趣,求學時期不曾間斷甚至勤練素描,而大學則入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就讀,希望大學期間的學習能激發不同的靈感,在經常從事的田野工作中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使韓旭東大開視野,亦成為後來創作的珍貴養分,故為非科班出身的木雕創作者。1987年退伍後在有感於人生無常下,將想從事的木雕創作正式起步;直至1991年台北市東之畫廊第一次個展後信心增加,生活也較安定後便專心從事創作。初期的創作其實都與人類學田野密切相關,也蘊含以人類學視角對當代相關議題的反思。
2012年以來,韓旭東開始利用小塊的角料黏合為「集成材」後進行雕刻,再將木塊規則或不規則地組合在這些交錯的正、負空間中,以此營造數位感、如同電腦螢幕影像的「像素」風格,這種創作技法實則給予木雕創作者極大的解放,不必再去雕刻巨大木材,只需以小木塊自由拼組出所需的大小,同時擺脫形狀的限制,也減少廢料的產生,為善待自然環境的新作法,同時探索數位時代下木雕創作的可能性,也記錄與轉譯當前人類生活被數位化影響之現象。2019年初,韓旭東看了女兒機械系參考書後獲得啟發,竟上網自修程式語言,並將所學知識嘗試融入集成材雕刻創作,期許自己保有對藝術創作求新求變之初衷。(整理|賴逸芸)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