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栢烟(1955-)
Chang Po-yen
張栢烟兒時常嬉遊於北港媽祖廟,對廟壁藻飾的彩繪極為喜愛,引發他對繪畫的興趣。1974年入陳輝東畫室學畫,隔年考入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1979),早期創作以水彩為主,後鑽研人體模特兒的素描、版畫及油畫創作。1989年張栢烟考取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涉獵哲學、心理學與文化人類學等知識,開始思考個人創作方向,去除晦蔽還原本質。2002年曾任高雄師範大學視覺設計系首任所長,積極建立重要所務;後任臺南科技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及院長。
張栢烟的創作代表有1991-1993年「台灣性格」系列,以木板、畫布、印刷物、石粉與樹脂等多元媒材創作,運用裱貼、不規則造型,突破畫框、擴張空間的伸展性來描繪台灣的玉山、颱風、地震與慶典。1993-1994年「柴山傳奇」系列則融合物象與心象,以影像拼貼與自動性技法來構成畫面,利用畫面分割的技巧,表現自然受到人為破壞的現象。1994-1995年「台灣KTV」系列利用電腦噴畫與寫實描繪,將KTV的電視影像放大至畫布,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的反思。1997-1999年他以壓克力顏料與蠟筆,描繪色鮮明艷的大量符號語彙系列,如:以玄武岩、海洋、魚蝦和咕咾石建築述說「澎湖」,除了歷史文化的舊有符號,也不忘反映台灣當時的娛樂與消費,如「古生物電子遊戲符號」、「西施」,並以恐龍的各種造型和藝人的電影或歌曲,組構成「有怪獸」的遊戲空間。 2016受邀委託創作版畫〈吉年好運到〉,他以表現性強烈的筆觸描繪,象徵佳偶天成、鵲鳥報喜與多子多福等祥瑞氛圍。希望能在雞年帶來好運,也展望未來社會能夠脫離少子化並實現經濟穩定。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