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許雨仁(1951)
Hsu Yu-jen
出生臺南佳里,家中經營魚塭、銀樓,1975年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國畫組畢業,1979年在美國新聞處(以下簡稱美新處)舉辦首次個展後,隨即赴美國紐約居住,期間曾多次往返臺灣,1990年定居於臺北外雙溪。1980年代,結識畫廊漢雅軒負責人張頌仁,也與于彭等活躍於外雙溪的藝術家往來密切,1981年與郭少宗、吳梅嵩等人共組「饕餮現代畫會」,為當代水墨藝術創作者。
就讀藝專期間,許雨仁有感於學院教育的局限,除了到美新處圖書室吸收海外新知,也到校外向李仲生學習(約1973-1975年間),培養以素描發展自我、自動性技法(Automatism)塗畫為方法,此時作品多以反覆塗畫的線條、幾何造形構成繁滿畫面,形成平面性畫風。旅居美國期間,以油畫創作為主,畫面上將幾何造形加以延展,堆疊的顏料與騷動的筆觸,呈現出斑駁、如廢墟般的紐約都市景觀。當身體復返於臺美之間,許雨仁從兩地的文化視野的比較與差異中,摸索出一條與土地連結的方法——將創作載體從油畫轉向水墨,將筆畫精煉成細點,把故鄉臺南的田埂、鹽山、魚塭等記憶,或對臺灣環境開發議題的反思,簡化為幾何造形,呈現於《細筆》系列作品中,並在往後發展出《粗筆》、《彩筆》、《彈墨》、《海洋書畫》等系列。
許雨仁對水墨的思考是「將留白觀變成創作主軸,因此我是先思考沒有的,而不是先思考實體,是從虛的去看實的,這是一個轉捩點,當我走出慣性後,便執行地越來越徹底,最後便延伸出筆墨的斷線、斷點,並以獨創的筆法,徹底離開前人的影子」,他同步開發了工具的材質性,如以毛筆的筆肚、筆底畫墨,或以沾了墨的線進行拉與彈的動作,在畫面上留下特殊肌理,遠離了水墨畫的傳統式樣與中國性意義。通過故鄉記憶、在地事件、工具與筆法的革新,讓跨媒材、同時性議題構築出臺灣當代水墨藝術的嶄新意義。(撰文|陳嬿晴)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