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吳梅嶺(1897-2003)
Wu Mei-ling
生於嘉義朴子,祖籍金門,喜作鈴印,家為「金門第一峰」,自幼酷愛藝術及丹青。他認為:「藝術是高尚情操的表現」,因此培養好的品德便是創造美術的基礎。
他重視美育,對於教學方法,則鼓勵學生注意環境及觀察身邊的景物,如籬笆邊的百花雜草,甚至學生的庭園打掃都是畫題 並要求學生多方嚐試,用不同的手法表達。他因才施教,依勢利導,因此梅門的弟子作風無一相同,甚而各具面貌。民國八年開始任朴子公學校教員; 民國十年入台北師範學校,民國十一年二月畢業; 畢業後即任嘉義縣六腳公學校教員,矢志美術教育; 民國十四年轉任朴子女子公學校;民國三十年任東石初中教員;民國五十七年間任省立東石高級中學美術教員等。退休後仍不忘教學,而其教學生涯均以朴子為中心,達六十年之久。
為人個性爽朗,公私分明,淡泊名利,恬靜自適,以梅為師,故號「梅嶺」。而以「無欲則剛」作為為人處事的座右銘; 他並不講究名貴之工具,「只要能用就好」便是勤儉持家最佳寫照; 常勸人以和為貴:「善解,凡事善解」; 對作品的意義一慣秉持「傳賞有緣人」的理念,認為「有人欣賞畫才有意義,真正遇到知音才是人生的大樂,也是畫的最好歸宿。」本性謙虛,其畫畫的目的並非為了展覽,而是為了純粹的興趣。
梅嶺先生採日本握筆方式(如鉛筆拿法),對膠彩、素描、水墨皆擅,早期以膠彩為主,民國四十年受大陸國畫風格的徙入,使其作品起了明顯的改變。尤其民國四十五年起喜以水墨畫梅,間作山水花鳥,他曾說:「水墨畫講求用筆及用墨,確實方便又有味」。水墨畫依畫面需要則以水彩或廣告顏料替代,而求其方便他較少使用傳統花青或藤黃,故其作品豔麗而帶渾滯,破以黑墨,頗覺統一。由於平日熱衷園藝,故以花卉一科最為擅長。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