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拉黑子.達立夫(1962)
Rahic Talif
出生花蓮港口部落(Makota’ay),為阿美族人。1980年代,在原住民運動、民主化運動的浪潮下,拉黑子開始思索:「我的族人未來該怎麼走?如何面對世界的潮流?」,1991年由北部返回部落後,透過藝術創作、藝術參與重新鏈結現代生活下斷裂的傳統文化,試圖重構原住民的主體性。
初返部落時,拉黑子從傳統器物的形制提煉出線條語彙,以木雕為形式,創作《末始》系列作品。2006年,來自山與海的物件成為重新解讀部落文化架構的路徑,運用榫接結構、木紋撕裂、月光螺等隱喻式的文化符碼,創作《殘》系列雕塑。2008年的「颱風計畫」則透過五年時間,在颱風必經路徑與南島民族遷移路線沿途拍攝影像,結合撿拾而得的現成物「拖鞋」,將拖鞋視為南島語族間共同的文化表徵,以裝置手法呈現部落傳統與現代社會間,對於颱風的價值與精神思維的迥異。「撿拾」作為核心觀念,在2013年出現了以太平洋為觸媒的轉向——「五十步的空間」計畫,對藝術家而言,太平洋風景能夠與個人經驗共振進而形成連結,而此連結卻在現代化的巨輪中喪失,其中僅能透過肉身勞動與口傳神話為此連結重新構起橋樑,因此,「五十步的空間」計畫便以行走太平洋沿岸、撿拾人為廢棄物,在索取與節制的互動中,提供人類與自然共存的想像,計畫持續發展至今。(撰文|陳嬿晴)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