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楊成愿(1947-)
Yang Cheng-yuan
一九四七年生,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日本大阪藝術大學油畫研究科畢業。作品曾獲中、日交流展油畫藝術招待獎、日本亞細亞國際現代美術油畫獎勵賞、西班牙FERROL國際版畫展特別榮譽獎、中華民國全國版畫展優秀獎、中華民國國際版畫雙年展文建會主任委員及國家文基金會獎。亦曾參加國內外多項重要展覽,並先後於日本岡崎MURAZUMI畫廊、台北雄獅畫廊舉辦版畫及油畫個展三次。
楊成愿的創作油畫、版畫兼具,故在其作品中亦常可見二者相融之表現。楊成愿創作的主題向來都是呈現系列素質,如早期的「化石與空間系列」、一九九○年的「台灣名蹟系列」、一九九二年的「台灣時空系列」及一九九三年開始的「台灣近代建築系列」。
在楊成愿一脈的系列創作中,鮮明的展現其關注的主題與焦點,從對時空的轉換與生命的遞嬗之探討,逐漸轉移到其生長的環境「台灣」之上,如「台灣名蹟」、「台灣時空」、「台灣近代建築」等。
而就畫風言,其較傾向於超現實主義。八七年首次個展的「化石與空間系列」為例,即充滿了超現實主義常見的特徵,如米羅式的夢幻意象、克利式的幾何結構與音樂韻律的線條符號、達利的太古洪荒的化石貝殼等,這些造型元素被其散置於一個沒有深度透視的平面裡,呈現遠近參差的心裡空間效果。
而九○年的「台灣名蹟」、九二年的「台灣時空」及九三年後的「台灣近代建築」等系列,在精神層面上呈現與以往頗異其趣的轉變。其雖然在表現形式上仍保留不少超現實的特質,但是整個內容形式上則已超越時空的「宇宙精神」轉換為回歸台灣歷史現實的「本土意識」。
綜觀楊成愿的作品,其主題物均以「圖像」的性質出現在畫面上,尤以「台灣」為探討主題的創作中,觀其畫,猶如閱讀一頁史詩,一幕幕的歷史影像掠面而過;而其超現實的風格,較諸台灣過去已有的超現實畫風,則顯得格外清新、明麗、靜謐,予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