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吳瑪悧(1957-)
Wu Mali
著名觀念藝術家、臺灣參與式藝術創作先鋒,致力以藝術探討女性、族群、環境生態、在地社區與社會議題等,詩人羅智成形容她為「臺灣現代藝術教母」,2013年以〈樹梅坑溪環境藝術行動〉獲第11屆台新藝術獎,2016年國家文藝獎得主。
吳瑪悧1957年出生於台北,1979年淡江大學德國語文學系畢業,後赴歐留學,1985年取得德國杜塞道夫國立藝術學院大師生(Meister Schueler)專業文憑。曾任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學院教授(2023年榮退)、遠流出版社資深主編,主導翻譯出版眾多歐美前衛藝術思潮經典,成為臺灣建基當代藝術重要知識的引據,同時具有創作者、研究者、教育者及策展人等身份。
從1980年代至今,吳瑪悧的創作生涯緊扣著時代脈動。1985年她歸國時正巧銜接臺灣開啟「現代美術館」的時代(1983年臺北市立美術館成立),伴隨1987年解嚴後經濟與民主蓬勃發展,臺灣藝術亦逐漸與國際接軌。1995年臺灣首次以「臺灣館」身份參加第46屆威尼斯雙年展,吳瑪悧入選成為第一批參展的女性藝術家。綜觀其1990年代作品,除了抵抗與衝撞威/父權,亦積極將「陰性思維」帶入陽性社會,實踐包容合作及互為主體的理念。2005年起,她逐步推動一系列環境藝術行動,讓「藝術進駐」、「新類型公共藝術」成為文化政策一環,並啟發當代藝術與生態議題、公共生活的認知,建立藝術家與在地協力發聲的創造關係,讓藝術轉為一種跨領域的文化運動。2023年「盪-吳瑪悧個展」更透過歷年作品,對藝術知識體系進行反思。吳瑪悧表示「如何將美術館由保存知識的地方,轉換成一個生態、生活與知識生產的場域,這樣的思維其實是我在談的後博物館時代」。(整理|郭冠廷)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