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管執中(1931-1995)
Kuan Chih-chung
原名肇霽,筆名江沙。西元一九三一年生於河南省經扶縣,於一九九五年卒於韓國光州,享年六十四歲。是一位畫家、藝評人及文化工作者。
  管執中生於傳統知識分子家庭,為家中獨子,父思鏸公,為知名儒醫,英年早逝,故由母親毛氏撫養長大。
  幼年時由伯父啟蒙,之後在鄉塾裏讀四書五經,兼習詩文書畫。中小學之後,進入河南九區聯師美術科,接受專業教育。一九四九年因內戰輟學流亡武漢,之後輾轉來台,完成大學美術教育課程。一九五三年至六四年間,跟隨李仲生老師研習畫論,並從事素描、油畫等實驗創作。
因不適軍旅生活而奉命退休後,曾任東方日報與中華日報編輯,後升任地方版主任一職,開始參與國內藝事活動,撰寫時論及藝評文章,並以江沙為筆名,繪製插畫。一九七四年,在中國時報發表了「為中國繪畫藝術招魂」一文,是他參與中國水墨現代化運動的第一聲。
  一九八○年,在龍門畫廊舉行第一次水墨畫展,其後辦了五次個展,更分別在吉隆坡、新加坡、漢城、東京上野美術館、香港藝術廳、法國凡爾賽市、比利時布魯塞爾與義大利等地,參與國際性的現代畫聯展,一九九四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是他最具規模的一次。
  關於其創作歷程和藝術觀,在他的繪畫自述中,他將自己作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線條為主的實驗創作期--這個階段因受黃賓虹繪畫思想的啟發、和西方「行動繪畫」觀念的雙重影響,試圖在「筆在意先」的情境中,體悟不同於中國傳統繪畫「意在筆先」的創作心理。
  第二階段,以墨色塊面的體積結構,在畫面上探索數理空間的可能性。
  第三階段,探索繪畫在形式上,如何把繁複的線條化為精簡符號,並融入由塊面構成的數理空間之中,把屬於精神性的抽象思維,和屬於物性的形象思維,如何合成為繪畫性的藝術空間,成為他這個階段的重要課題。
  管執中於一九九五年前往內蒙,對大陸陰山岩畫極有興趣,與他的創作頗有呼應,正待深入探索與融入創作時,卻因腦溢血猝逝韓國光州,實是遺憾。
  其作品包括:水墨版畫、書法、素描、插畫、創作筆記與多篇評論。
(典藏目錄2000-2001)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