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沉冬(1933-1990)
Chu Chen-tung
一九三三年出生於江蘇省南通西亭鎮,乳名「洪午」(他說母親小時候總是用南通土腔拖長尾音喊他) ,學名「省君」(他們是省字輩,典出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家中有七個兄弟,他排行第六,沒有姐妹。及上初中,轉學到上海,認識文學家李白鳳,始為其取名為「沉冬」,其後皆已沉冬為名,故其本名即為朱沉冬。至於身份證之「朱辰東」是其三兄為申請身份證而取的同音字。
朱沉冬是位自學有成的藝術家。他在三十歲(一九六三年)開始自學習畫,一九七一年舉辦第一次個展,爾後幾乎平均每年都舉行一次以上的個展或聯展。朱沉冬在提畫筆之前,在文壇已享有盛名,曾創辦《詩與音樂》月刊、《現代詩頁》月刊、《山水詩刊》、《藝術季刊》、《心臟詩刊》等刊物,並創立「心象畫會」,也曾先後受聘主編中國晚報「藝術週刊」及台灣新聞報「樂府藝苑」版,他不僅是極為重要的詩人、散文家,更是青年文藝的推動者和播種者。
他的繪畫創作全靠自我不斷探索與反省,不受「學院派」的影響。他曾自述:「我的畫是由詩素裂出一種內在不定點的構成,不是專為技巧的功夫去鑄造成形的作品,而是從詩中感知ㄧ種擴大靈視所投擲的語言。」他的畫,明顯有他個人特別強的「我性」與「詩性」,而充分創造出其具個人特殊風貌的抽象繪畫世界。
他在畫中透過藝術的抽象表現,建立現代人視覺世界新的自然觀;也由於他同時從事現代詩的創作,內心擁有敏感的多向變化與豐富的意象世界,延伸在畫面上,使他在造型與多層次的空間感上,顯得特別有變化、繁複、突出且具有實力。
除了家人和學生之外,經常伴隨他的,是孤獨,是經常的疾病和貧窮。可以說他是在工作與痛苦中活著。他在出版的散文集中說道:「我的信條是:受苦、忍耐、工作。」經過苦難年代的掙扎、憂鬱、不安和痛苦,也往往讓他在畫中自然流露出莫名的沉鬱和愁思,而使作品更對生命發言與傳達存在的聲音,別具感人的力量與特色。
朱沉冬於一九九○年逝世於高雄。他曾榮獲文建會新詩創作獎金、中國文藝獎章,並曾於一九八○年應美國在台協會邀請以畫家身分訪問美國一個月。作品廣為美、德、日、韓、菲及國內人士與美術館所收藏。(吳慧芳整理)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