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玲利(1964-)
Liou Ling-lie
一九八七年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一九九一年獲美國紐約大學(N.Y.U.)藝術研究所碩士學位。回國後,分別於東海大學建築系、淡江大學建築系及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教授素描、膠彩、版畫、藝術概論和中學教師美育學分班等課程。
劉玲利的創作,主要是膠彩與版畫。劉玲利的父親劉耕谷,為知名膠彩畫家,因為年輕時的困苦經驗,而反對兒女投入藝術領域,然而劉玲利仍然堅持自己所好,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主修油畫與版畫創作。平時父女倆各自努力,並未有太多交集。直到一九八六年劉玲利在美展中獲獎,而劉耕谷亦在應徵省立美術館大壁畫徵件中,得到第一名,在浩大的製作過程裡,父親的毅力與作品的傑出,深深感動了劉玲利,她發現最好的老師其實是自己的父親,因父親的影響,她追求藝術的形式完美,且不斷要求自我突破。
劉玲利的作品,畫風多樣,題材包括人物、風景與自然景物之描寫,有平塗、厚積等畫法,表現各種生活的優雅情調,兼具寫實與寫意,從小就嚮往純樸自然的人與環境,早期以台灣的鄉土人文出發,如「夜石」、「戲燈圖」、「試妝」、「品陶」等,表現出台灣文化裡的獨特風情。一九八九年赴美後,跟隨大師Krichna Reddy學習版畫,又因喜歡Mark Tobey的油畫筆觸,加上身處紐約,面對多種文化的衡擊,使得劉玲利的畫風有所改變,畫面中出現了大量交錯的線條,如「紐約MoMa」、「德國感懷」、「印象倫敦」等系列作品,這時期的作品,多半是藉景抒情。
一九九二年回台教學,重新審視台灣的人和物,劉玲利對台灣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而台灣大自然的生長榮枯,都成為她的關注,也成為她近年來創作的重心。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