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振南(1952)
Chu Chen Nan
出生於新北市石門,1978年國立藝專(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畢業後,繼續從皖南名書法家謝宗安先生研習書法;1996年獲教育部「巴黎藝術村工作室獎」公費赴法國留學,2000年先在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客座教學與研習,而後考取密蘇里州林登沃德大學(Lindenwood)美術學院並取得藝術碩士學位。
朱氏幼時初次接觸藝術的來源為礦工所帶來國民政府印製的宣傳刊物,刊物封底時常為書畫作品,朱氏對此很有興趣,時常向礦工借閱。高中時曾在臺北國父史蹟館救國團青年服務社週日國畫班上課,接受張俊傑指導,奠定朱氏日後藝術創作發展之路,後來亦順利考取國立藝專夜間部。畢業後便拜入謝宗安(1907-1997)門下進行有系統的學習書法,並為其「中華書道協會」盡心盡力、積極活動。1996年父母辭世後,申請前往巴黎藝術村,成為從事傳統書畫創作者留法第一人,而後到美國求學進修,使朱氏在創作心境上更加多元豐饒。
在創作形式上,主要為書法與繪畫。書法方面,多為行草書,其筆法濃重、氣勢雄渾,常有巨幅大字作品;近年隨著時代發展亦有不同風貌呈現,例如嘗試跨界創作,將書法作品融入繪畫。在繪畫方面,可略分為寫實性與抽象性風格,於寫實性風格上,朱氏為戰後成長的一代,故深受藝術學院教育中西方素描寫生訓練影響,不同於傳統文人繪畫通景式佈局,朱氏更符合西方繪畫的構圖,並多為寫意、非刻意傳神描繪景物,呈現東西方交融的風格。在抽象性風格上,僅以線條、墨韻、顏色表現,線條與墨韻可見其以書法入畫之變化趣味,並與其特殊的高彩度顏色共同對話交融出不同層次感。繪畫主題上朱氏鍾情於以臺灣自然人文景觀為主題,從1990年代的臺灣農村、城市街景,到2000年之後的《阿里山》系列(2002)、《花東縱谷》(2003)、《中部橫貫公路》(2009)、《北海岸》(2020)、《玉山》系列等題材,展現師法自然的體悟,並藉以抒發思鄉之情。曾為多所公教機關單位題字,其中更於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的出境長廊,與方文山先生跨界合作的文學光牆〈在旅行的路上〉,為一巨型書法現代裝置,其最為人稱道,並展現其具現代創意之特色。(整理|賴逸芸)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