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李俊賢(1957-2019)
Lee Jiun-shyan
出生台南麻豆,童年遷居、成長於高雄,1979年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1986年赴美就讀紐約市立大學藝術研究所,1989年返台後,曾出任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2004-2008)。適逢台灣鄉土文學運動、政治解嚴,李氏在1970-1990年代間曾參與朱沉冬所領導的救國團寫生隊,籌組午馬畫會(1979)、南部藝術家聯盟(1979)、夔藝術(1982)、高雄市現代畫學會(1987),1985年與畫友共同創辦《藝術界》雜誌、1991年將《高雄現代畫學會會訊》擴增為對外刊物、1994年創刊《南方藝術》(1996年結束),這些藝文雜誌儼然成為彼時高雄重要的發聲場域。李氏曾發表眾多藝術評論,包含對海外歸國藝術家、年輕創作者的評述,以及〈高雄黑畫〉(1991)等關乎南方文化主體性的文章,從工業城市生成「黑」的地方性、相對北部為文化中心的邊陲性格,界定出草莽、直接的批判性南方精神,為建構南方文化論述提供基礎。
在藝術創作上,李俊賢因早年服役於北斗,從漫步田野的經驗中逐漸孕生對土地的關懷,1982年返回高雄執教後,常以當時蓬勃發展的重工業景貌為題材,運用清晰、穩定的線條,描繪具速度感、冷冽感的超現實主義風格的工業風景。1990年代初期與陳水財、倪再沁、蘇志徹開啟「台灣計畫」,結合田野調查、地域地理歷史研究、視覺藝術創作為方法,從直接面對本土表層的「形」、「色」、「質」、「空間」、「結構」乃至深層的地理人文因素,試圖超脫本土化與現代化因循的概念和符號,尋回台灣人的自主本位。2010年,與李俊陽在橋頭成立「新台灣壁畫隊」,開始進入社區創作,展現出南方風景觀從寫生到精神地理學再至社會參與的遞延,於此同時,李氏也逐漸以台語讀音轉化而成的文字,結合潑、甩的狂放筆觸,形塑出以地域關懷為基礎的「台」畫風。(撰文|陳嬿晴)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