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作者資料-直式[電腦版] 作者資料-橫式[行動版]
:::
王仲堃(1982)
Wang Chung-Kun
出生於臺灣高雄,2005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畢業,主修雕塑,在學期間接觸動力藝術,201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科技藝術研究所(現新媒體藝術學系)。2018年於澳洲雪梨的藝術空間視覺藝術中心駐村,該地為頂尖的國際駐村當代藝術中心。除了個人創作外,2015年創立「噪咖藝術」,為致力於科技與藝術交互融合創作的新媒體藝術團體,並擔任其藝術總監。
自2006年開始了機械聲音樂器的創作,以聲音與動力雕塑為主要媒材,奠定往後創作發展的方向。這些機器有著耐人尋味的單純性與獨特的美感,在感應觀眾靠近之際,會自顧自進行自己的運動,或發聲、或開關、或吐氣、或旋轉或叮噹,它們不僅僅執行簡單的單一動作,反之有著自己的節奏變化,既似頑愚,又似有靈,如《聲・瓶》系列、《空・器》系列、《另一種音景》系列、《開箱作業》系列等不同聲響的探索與發聲。2018年駐村期間,反思過往透過數位控制裝置作品的方便,進而創作《風聽》系列作品,試圖找尋更接近人性、環境的狀態,當作品隨著環境變化的隨機狀態,王仲堃受動力雕塑藝術家卡爾德(Alexander Stirling Calder)的作品啟發,思考如何透過純類比的方式,來觸發隨機,雖處於技術快速進展的數位時代,他卻是選擇回歸原初學習動力雕塑的心,希望以一種更貼近人性與環境、更為直接的方式與觀眾對話回饋,是他反思的答案與結果。
王仲堃的聲音作品具有一種音樂性,刻意把「聲音」的抽象性解放出來,轉化為較為具象的音樂。聲音作為一種概念的傳達,必須從其意義及內涵理解,聲音在王仲堃的創作當中幻化成以「類樂器」的雕塑和裝置;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融入一種真實情境讓我們從中感受。用心理層次來看,透過聲音與音樂之間的流轉,聽者得以以理性、邏輯的方式去掌握聲音,同時以感性與體驗的方式去感受音樂。其作品結合了數位科技與藝術的思維,將互動藝術、聲音藝術與動力藝術融會貫通,多在各種公共空間與博覽會場地,創作平易近人的機械互動樂器裝置。(整理 │ 羅鈺雯)
典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