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雞籠捉影之五藏品圖
雞籠捉影之五

陳水財(1946)

藝術類 - 複合媒材

絹印油墨、壓克力板

1994

57 x 80 cm

藝術家捐贈

登錄號:05405

陳水財為1991年參與「台灣計劃」中的其中一員,其他成員包含李俊賢、倪再沁、蘇志徹。於千禧(2000)年到來前的十年間進行全台踏勘,方法為透過人類學考掘式的田調研究,爬梳地方的時空文化脈絡、挖掘在地化符號,進而建構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藝術創作,同時也企圖勾勒出世紀末的臺灣全景意象。於當時剛解嚴的社會與藝術環境下,以再現地方自然與歷史元素,並融合現代主義觀念之藝術踐履,此實為具突破與開創性之創作。於進行「台灣計劃」期間,四位成員的個人創作也持續進行著,並與「台灣計劃」之間維持著雙向的開啟與交流,故各自獨有的藝術風格與理念,也反映於「台灣計劃」的創作中,進而擴延影響其未來創作概念之發展,產生相互激盪與發酵。

陳水財的《雞籠捉影》系列之一、二、五,以「台灣計劃」中常見的構圖手法進行創作,即以複製地方影像的照片為基底,再運用具藝術家個人風格之線條或色塊,而此系列以絹印油墨技法覆於影像之上。在個人風格的展現,此系列之一、二為融入當時於1984年後所發展的「人頭1994系列」特色,以單一頭像面孔呈現於畫面正中央,為無特定對象的頭像,指涉具有共通性的「現代人」臉孔;而系列之五則是將城市風景之剪影疊加於過往地方影像之上,疑似為今日基隆中正公園觀音大士像,以不同的時空影像相互對話。

《台南計劃》系列01、02、04則是透過數位影像的方式,將古今影像拼合。在畫面構圖上,作品皆以方格線將畫面劃分為四等份,令人聯想如攝影構圖時的格線;而在圖像素材上,取自〈西元1675荷蘭人所測繪臺灣地圖〉和臺南幾處具代表性景點之影像,即臺南孔廟、國立成功大學、安平古堡,另外再加上人像,包含由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937-1921)於1871年於南臺灣所攝影紀錄的原住民,以及藝術家的個人照。將上述的古今地圖景物與人物影像交織,甚至藝術家把自身影像加入其中,作為曾於臺南生活過的紀錄,彷彿也將自身置入這臺南地區的歷史時空之中。

《新台灣計劃》系列創作於執行「台灣計劃」的最後一年,此系列為延伸自十年間各地區計畫的創作,仍以地方影像的照片為基底,再加入藝術家該階段的創作風格圖像,從畫面中可見陳水財於90年代嘗試以人的身軀姿勢為象徵符碼,探索主體存在的自覺意識之特色。「台灣計劃」對陳水財來說是創作旅程中的一個假期,於各地嘗試不同的造訪方式,所以在創作技法上沒有什麼限制,有絹印、攝影、手繪等等,如同藝術家所言:「虛擬遊蹤,暫時逃離喧囂,沒有觀點也忘了角度,心境在淒迷中流浪。」(撰文|賴逸芸 高美館典藏部助理專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