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藏品圖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

張恩滿(1967)

藝術類 - 複合媒材

環氧樹脂彩繪於有機玻璃(壓克力)、刺繡、錄像(彩色、有聲)

2021

船:50x100x400cm、投影錄像:15'28"; 主要錄像:14'35";刺繡:16x16x2cmx9(展覽尺寸依空間而定)

〈蝸牛樂園三部曲-啟航或終章〉(2021)為藝術家張恩滿透過追溯非洲大蝸牛之播遷路徑,而延伸包含食譜、刺繡、製圖、訪談、合作性計畫與複合媒體裝置的系列性創作之一。張恩滿以臺灣常民料理中的蝸牛為媒介,啟動以探索身份認同作為起點的旅程作品;從路徑探考進而爬梳各地島土歷史與帝國殖民主義之纏結,從歷史經驗的相似與共享間,探討各地文化的混雜性和轉化、族群間的深層連結。
原生自東非的非洲大蝸牛19世紀向東擴散。於1933年日治期間,臺北帝國大學教授、臺灣總督府衛生課技師下條久馬一(Shimojō Kumaichi, 1891- ?),以食用養殖為目的從新加坡引進臺灣。相近時期分別進入馬來半島、北婆羅洲、印尼與夏威夷群島等地,對當地生態產生劇烈影響與破壞。其擴張蔓生被運用做為料理食材,非洲大蝸牛難以處理的黏液,以臺灣原生種構樹葉卻能輕易去除;構樹之基因序研究是臺灣為南島語族起源地的佐證之一,而南島語系最西的馬達加斯加又鄰近非洲大蝸牛起源地。
作品中,藝術家邀請大鳥部落林司降共同合作化身為格里奧(griot),以吟唱的形式說唱非洲大蝸牛遷徙之口述歷史;以蝸牛料理相關食材植物採樣為刺繡圖騰,一系列十字繡包含:構樹、血桐、龍葵、假酸漿、九層塔、昭和菜、野茼蒿、月桃、秋葵等,作為給未來的「傳統」紋飾。並將構樹形象化為玻璃塑酯船身圖樣;在兩物種遷徙路徑的交錯中,藝術家提出了一個在歷史疊層中啟航的想像,並針植出不斷累積的食景新輿圖。(撰文│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策展人 方彥翔)

登錄號:0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