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藏品資訊-直式[電腦版] 藏品資訊-橫式[行動版]
:::
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

恩地孝四郎(1891-1955)

藝術類 - 油畫

油彩、畫布

1921

41x32cm

郭鴻盛先生捐贈

登錄號:05432

日本抽象版畫藝術家恩地孝四郎出生於1891年,1910年進入東京美術學校,最後選擇退學。1914年至1915年間,恩地對版畫與藝文雜誌《月映》投注無比熱情,達到了抽象形式的表現,但他之後有一段時間將重心移到油畫,直到1920年代之後,才完全以純粹版畫家的姿態立足於世。恩地的油畫創作,大多是1914年自1924年間創作的自畫像、親友人像、裸體像與靜物畫,以及在臺灣旅行時所描繪的風景畫等等,本次主要的賞析作品〈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創作於1922年,就是此時期留下的產物。

為何會有這樣的轉變?以大環境來看,明治期後,版畫被視為其中一個新興藝術。當時引領這創作潮流的雜誌為美術文藝同人誌《方寸》,但在1911年停刊,而恩地雖接續在這之後的1914年發行了《月映》,但一年後也停刊。1916年後許多新興版畫家也慢慢離開創作的行列,日本整體的版畫發展,因此進入停滯期。

後來,反對學院展演系統,以繪畫為主體揭開序幕的大正前衛運動影響下,恩地跟上這時代潮流,曾在在野系統的二科展,發表具象的塞尚式風格繪畫,與先前的抽象版畫大相徑庭,臺灣行的油畫作品如〈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就是此種風格。

仔細觀覽畫面上的臺灣植物,是當時常讓日本畫家驚艷的主題,對他們來說,臺灣亞熱帶與日本溫帶的迥異氣候下所出現的植物景觀,如壯觀的原始巨林、相思樹與氣根茂密的榕樹等等都常是入畫的主題。在此脈絡下,〈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選擇描繪小河岸邊叢列的臺灣樹林,枝葉繁複的特性,也讓當時在操作印象派視覺語彙的恩地,能有明確的操作標的。

不過在1918年,由歐洲歸國的山本鼎(1882-1946)與織田一磨(1882-1956)等等創立「日本創作版畫協會」,之後1919年的展覽,恩地也參與其中,有新夥伴的激勵,再加上1927年的帝展也把版畫納入展出,他才慢慢地把創作重心,由油畫轉回版畫,進而成為現今大家熟知的日本抽象版畫第一人。而恩地與臺灣的相遇,倒也讓他在這少見的油畫脈絡下,銘刻出〈小川的木立 (台灣風景)〉這件作品。(撰文|陳飛豪 藝評人、藝術家)

參考資料:
桑原規子(筑波大学芸術系美術史研究室)。〈油彩画家としての恩地孝四郎 1914-1924〉。《藝叢 : 筑波大学芸術学研究誌》。13 87-134。1996。
恩地孝四郎。松濤美術館網站:https://shoto-museum.jp/exhibitions/5onchi/。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