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中國石龍子臺灣亞種
  • 物種分類資訊
    • 中文 名稱:中國石龍子臺灣亞種
    • 英文名稱:Formosan Chinese skink
    • 學名:Plestiodon chinensis formosensis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爬蟲綱Reptilia
    • 亞綱:真爬蟲亞綱Eureptilia
    • :有鱗目Squamata
    • 亞目:蜥蜴亞目Lacertilia
    • :石龍子科Scincidae
    • 亞科:真石龍子亞科Scincinae
    • :石龍子屬Plestiodon
    • :chinensis
    • 亞種:formosensis
    • 種命名者:Gray
    • 種命名年代:1838
    • 亞種命名者:(Van Denburgh)
    • 亞種命名年代:1912
    • 俗名
      • 中文俗名:肚定(台)、台灣中國石龍子、中國石龍子台灣亞種
      • 英文俗名:Chinese skink, Common skink, Formosan Chinese skink
  • 藏品資料
    • 藏品採集資訊
      • 採集數量:1
      • 採集單位:
    • 藏品特徵資訊
      • 吻肛長:119  mm
      • 尾長:120  mm
    • 藏品記錄
      • 編 目 號:TMRL0004
      • 目 錄 號:RE.0114
  • 藏品描述
    • 描述:  本標本為浸液標本,吻肛長11.9公分,尾長12公分,尾部曾斷過後再生生情形。
        本種為臺灣特有亞種。體型肥胖,四肢發達,全身鱗片光滑,吻肛長最大可達13公分,頭頸部側面常有橘紅色斑紋,體背為褐色或灰褐色,鱗片邊緣黑色,腹部呈黃白色,幼體於背部有四條淡色縱帶,體側有大形暗色或黃褐色的大型斑塊,尾部長且呈圓柱形,常帶有藍色,尾長最大約為吻肛長的1.8倍,尾下有一列大形鱗片。
        棲息在全島低海拔的草叢或森林邊緣。喜於較開闊的開墾地、草生地及樹林邊緣活動,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形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常將巢穴築於石下或樹根下之土洞中,卵生,母蜥有護卵及護幼的行為,每窩約可產卵5~9枚。

      (林俊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