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鮑氏蜓蜥
  • 物種分類資訊
    • 中文 名稱:鮑氏蜓蜥
    • 英文名稱:South China forest skink
    • 學名:Sphenomorphus incognitus
    •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 :爬蟲綱Reptilia
    • 亞綱:真爬蟲亞綱Eureptilia
    • :有鱗目Squamata
    • 亞目:蜥蜴亞目Lacertilia
    • :石龍子科Scincidae
    • 亞科:海金蜥亞科Lygosomitinae
    • :蜓蜥屬Sphenomorphus
    • : incognitus
    • 種命名者:Thompson
    • 種命名年代:1912
    • 俗名
      • 中文俗名:股鱗蜓蜥
  • 藏品資料
    • 藏品採集資訊
      • 採集數量:1
      • 採集單位:
    • 藏品特徵資訊
      • 吻肛長:56  mm
      • 尾長:22  mm
    • 藏品記錄
      • 編 目 號:TMRL0008
      • 目 錄 號:RE.0117
  • 藏品描述
    • 描述:  本標本為浸液標本,吻肛長5.6公分,尾長2.2公分,頸背部受傷,尾部缺損。
        吻肛長最大約有8公分左右,尾長約可達吻肛長的1.5~1.7倍;無鼻上鱗及鼻後鱗,下眼瞼覆滿小鱗片無瞼窗,頸鱗最多1對,全身鱗片光滑無稜脊,體中段鱗列數為37~38,後肢腿部內側有一不規則排列的大形鱗片區,第4趾下有皮瓣21~26片,大形肛前鱗2片;體背面褐色,上雜有許多成縱向排列的黑點,側面有一條由吻端到尾基部的黑色寬縱紋,寬縱紋下的體側以白色調為底,散有許多黑色斑點,腹面白色,幼體的尾巴末端為紅色。
        臺灣目前僅發現於高雄、屏東及臺東一帶。另中國大陸南部亦有分布。喜棲於海拔800公尺以下,山區樹林邊緣草石交雜的區域;日行性,以昆蟲等小型節肢動物為食,尾部易自割,卵生。

      (林俊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