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匏器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2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3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4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5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6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7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藏品圖,第8張

圖檔授權標示:


匏器
  • 編號
    • 編 目 號:AT002220
  • 主題
    • 分類1:日用雜器
  • 名稱
    • 登錄名稱:匏器
    • 中文 名稱:匏器
    • 英文名稱:Gourd Bottle
  • -數量-
    • 單 位:
    • 數 量:1
  • 所屬族社
    • 所屬族群:布農族
    • 所屬社名:台東廳?丹那?社
  • 尺寸/度量
    • :242  mm
    • :288  mm
  • 外觀描述
    • 型制/特徵描述:乾製葫瓜,無提把,頂部打一小孔,未做其他加工。
  • 功能/意義
    • 功能:容器
    • 製作技術:鑿孔
  • -備註-
    • 備 註:布農族
  • 藏品描述
    • 描述:  本文物是國立臺灣博物館人類學門「原住民類」(分類編號AT)藏品,館藏編號AT002215,館藏中文名稱為「匏器」。族別為布農族,文物入藏來源地為郡社群薩苦社 (Sakusaku)。約等於今日臺東縣海端鄉霧鹿村。本件文物係接收自臺灣總督府博物館,判斷可能是「佐久間財團蒐藏品」之一,入藏年代推估約為1927至1929年間。
        本件匏器高28.8cm,寬24.2cmm。器為一乾製葫瓜製成,於頂部打一小孔,未做其他加工,無提把。
        瓢瓜又稱葫蘆、蒲瓜,臺灣各原住民族間常見取其自然造型的瓢瓜殼製作出各式裝盛器,可謂應用範圍廣泛,如汲水器、舀水酒器、儲存種子,大型瓢器還可放置物品。由於瓢瓜的生長外型皆為不同,製作者須依照需求,以及瓢瓜的外型製作出合適的器物。製作時,採收已經完全成熟的紅褐色瓢瓜,依照需求切割出孔洞後,移除內部乾燥的果肉與種子,接著刮去表皮,清洗後進行日曬乾燥。有時會將製作好的瓢器,放置灶旁經過煙燻處理,以達到防蛀的效果。乾燥過後的瓢器有質輕堅硬的特點,但缺點是容易碎裂,因此有時會以篾片編織或獸皮包覆作保護套使用。
  • 藏品典藏資訊
    • 取得方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