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陷機藏品圖,第1張
陷機藏品圖,第2張
陷機藏品圖,第3張
陷機
  • 編號
    • 編 目 號:AT001023
  • 主題
    • 分類1:獵具
  • 名稱
    • 登錄名稱:鹿罠
    • 中文 名稱:陷機
  • -數量-
    • 單 位:
    • 數 量:1
  • 所屬族社
    • 所屬族群:布農族
  • 尺寸/度量
    • :163  mm
    • :97  mm
    • :37  mm
    • 淨重:54  g
    • 其他測量值:已斷成兩截,淨重為兩截之總重
  • 外觀描述
    • 顏色:棕色
    • 型制/特徵描述:本器由兩段繩(圈)組成,短繩結成單一繩圈,長繩兩端亦編成兩個繩圈(一大一小),在小繩圈端並支出一段繩,澠端縛結小段長34mm,厚4mm之短木棒"
  • 功能/意義
    • 功能:捕鹿陷機
  • 藏品描述
    • 描述:本件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布農族陷機」(館藏編號 AT0001023),標本採集記錄並未詳列採集地與社名。本件為布農族人捕捉動物使用的器具,郡社群族語稱為 ahubantas。

      本件藏品以搓製的苧麻繩編製而成,共有兩條。短繩圈長 285 mm、徑 6 mm,長繩圈長 680 mm,徑、7 mm,淨重 55 公克。長繩圈的繩圈相對端,在三分之一處分為兩股。本件整體色澤呈現黑色。

      布農族的陷阱種類相當多樣,族語可以「ahul」通稱,可分為套腳陷阱 (ahulbantas)、捕鳥陷阱 (ahulqazam)、套頸陷阱 (ahulmushut)、石板陷阱 (qatub)、獸夾陷阱 (malhalcis) [1]。其中,套腳陷阱和套頸陷阱都是樹木枝條的韌性,在動物踏入,或者是為了吃誘餌頸部穿過活結繩圈後,被繩索套住的狩獵方法。本件藏品即為陷阱的繩圈部分,由於需要承受布置陷阱時樹木枝條的張力,以及獵物被套住後的掙扎力道,故必須製作的相當粗厚。

      在布置套腳陷阱時,先在動物出沒的路徑上擇定合適的樹木枝條,在選址附近的地面挖出大小適中的洞,洞口一側插入削好的兩個倒勾狀木樁,預備卡住兩根樹枝。將吊索一端綁在枝條上,在另一端的繩套上綁一截細小木卡榫,以垂直於兩根樹枝的方式架於木樁的倒勾上。接著將套腳的另一個繩圈撐開於洞口周圍,再取附近的泥土、樹葉等仔細偽裝陷阱,使動物無法察覺布置陷阱的人為痕跡 [2]。


      註釋或參考文獻:[1] 部分資料參考自布農族語線上辭典,https://e-dictionary.apc.gov.tw/bnn/search/list.htm。[2] 本段資料參考自原文會,《布農傳統狩獵,陷阱種類有學問》,2014 年 1 月 26 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Q_DiG0wDdc。

      (張乃文於 2020-10-29 最新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