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網頁導覽
:::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English
首頁
> 藏品資訊
:::
銅礦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M01-009
中文 名稱
:
銅礦
英文名稱
:
Copper Ore
數 量
:
1
單 位
:
件
礦物特徵資訊
礦物類別
:
元素(element)
礦物顏色
:
銅綠
礦物條痕
:
銅紅色
礦物光澤
:
金屬
礦物透明度
:
不透明
礦物硬度
:
2.5-3.0
礦物比重
:
8.9
礦物解理
:
不佳
礦物斷口
:
參差狀或鋸齒狀斷口
鑑定特徵
:
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高
礦物型態
:
塊狀
礦物晶系
:
等軸
化學成分
:
Cu
藏品描述
描述
:
標本M01-009為銅礦,即含有自然銅的礦石,以下以自然銅進行介紹。自然銅,化學成分為Cu,屬自然元素。其英文Copper與元素符Cu皆來自拉丁語Cuprum,此一詞彙是由義大利賽普勒斯島Cyprus發展而來,因該島自古希臘時期即為重要之銅礦產區。
銅的結晶屬於等軸晶系,於物理特性上:銅之比重為8.90;莫氏硬度介於2.5至3,解理面發育不佳但具有良好之柔性與延展性,斷口呈現參差狀或鋸齒狀;自然銅之條痕為銅紅色,與其新鮮表面之顏色無異,不透明且具有金屬光澤;銅是電力與熱能的優良導體,但不具放射性、螢光性及磁性。於化學性質上銅金屬若暴露於氧化環境中太久,會因表面氧化而變得晦暗,一般自然銅於味覺及嗅覺上並無特徵,但接觸時可能因其優良之導熱性而略有冰涼感。
自然銅通常少量的以銅礦床之伴生礦物產出,例外者如美國密西根州地區因地質熱液與地層中的氧化鐵反應而產生大規模自然銅礦床。自然銅可形成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或十二面體之結晶,但一般多呈現不規則之樹枝狀、叢狀、塊狀或板狀等形態。自然銅在氧化環境下並不穩定,可能風化轉變為赤銅礦、孔雀石或藍銅礦等礦物,於地表環境下並不常見。文獻指出在臺灣於北部金瓜石地區、臺東水母丁蛇紋岩及臺東都蘭山等地有少量自然銅的發現。而世界上的產地則遍及諸多國家。
目前世界上以開採銅的氧化礦物及硫化礦物居多,少見以開採自然銅為主的銅礦場。銅是人類最早開始使用的金屬之一,其良好的導熱性可作為炊具或散熱器材,優良的導電性更使銅成為全世界製造電線之主要原料。此外包含黃銅、青銅等合金器物也是常見的應用。
本標本採集地不詳,長寬約7 x 5公分,表面粗糙並帶有些許孔洞,自然銅於氧化環境下已風化為銅綠,於外觀無法觀察到自然銅的色彩及光澤。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