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功能
網頁導覽
:::
首頁
藏品查詢
分類瀏覽
English
首頁
> 藏品資訊
:::
花身鯻
藏品記錄
編 目 號
:
NTMP0005
中文 名稱
:
花身鯻
數 量
:
1
單 位
:
尾
全長(吻肛長)
:
120
型態特徵
: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2棘,下棘較長,超過鰓蓋骨後緣,上棘細弱而不明顯。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XII,軟條數10;臀鰭硬棘III,軟條數9-10。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3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以腹部為彎曲點,其最下面一條由頭部起經尾柄側面中央達尾鰭後緣之中央;背鰭硬棘部第IV-VII棘間有一大型黑斑,軟條部有2-3個小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各鰭灰白色至淡黃色。
採集地理資訊
採集地
:
宜蘭大溪
採集日期
:
1984.01.24
東/西經
:
E
經度(度/分/秒)
:
121.86°
南/北緯
:
N
緯度(度/分/秒)
:
24.95°
世界分布
: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
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東沙
物種分類資訊
門名
:
脊椎動物亞門
Subphylum Vertebrata
綱名
:
條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亞綱名
:
新鰭魚亞綱
Neopterygii
目名
:
鱸形目
Perciformes
亞目名
:
鱸亞目
Percoidei
科名
:
鯻科
Teraponidae
學名
:
Terapon jarbua
命名者
:
Forsskål
命名年代
:
1775
中文俗名
:
花身仔、斑吾、雞仔魚、三抓仔
英文俗名
:
Thornfish, Three-striped tiger fish, Cresent grunter, Crescent perch, Crescent-banded grunter, Crescent-banded tiger-fish, Jarbua terapon
大陸名
:
細鱗鯻
模式種產地
:
Red Sea
藏品部位
:
全魚
保存方式
:
酒精浸液
發育階段
:
Adult
棲息深度
:
1
最大體長
:
36
有毒魚類
:
否
食用魚類
:
是
觀賞魚類
:
否
經濟性
:
是
漁業利用
:
為經濟價值高的食用魚,流刺網、待袋網等岸邊漁法,或岸邊手釣,或船釣等均可捕獲。以夏、秋兩季較多。本省已可人工繁養殖,但因體長大於10公分以後成長甚慢,不符經濟效益,故養殖少。
藏品描述
描述
:
本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水域,由紅海、東非洲至薩摩亞,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羅得豪島。臺灣各地沿岸或河口區,以基隆、新竹、高雄、東港、宜蘭、臺東及離島之澎湖較常見。
體高而側扁,呈長橢圓形;頭背平直;體背部輪廓約略同於腹部輪廓。口中大,前位,上下頜約略等長;吻略鈍;唇不具肉質突起。前鰓蓋骨後緣具鋸齒;鰓蓋骨上具 2 棘,下棘較長,超過鰓蓋骨後緣,上棘細弱而不明顯。體被細小櫛鱗,頰部及鰓蓋上亦被鱗;背及臀鰭基部具弱鱗鞘。背鰭連續,硬棘部與軟條部間具缺刻,硬棘 XII,軟條數 10;臀鰭硬棘 III,軟條數 9-10。體背黃褐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 3 條成弓形的黑色縱走帶,以腹部為彎曲點,其最下面一條由頭部起經尾柄側面中央達尾鰭後緣之中央;背鰭硬棘部第 IV-VII 棘間有一大型黑斑,軟條部有 2-3 個小黑斑;尾鰭上下葉有斜走之黑色條紋。各鰭灰白色至淡黃色。
生態習性上,為廣鹽性的底棲型魚類,可見於沿海、河川下游及河口的泥砂質水底。肉食性,以小型魚類、甲殼類及其他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
與人類之關係,為具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可被流刺網、待袋網等岸邊漁法或船釣、岸邊手釣等方式捕獲,夏、秋兩季產量較高。臺灣已可人工繁養殖,但因魚體長至 10 公分後成長速度變慢,不符經濟效益,故養殖數量並不多。
(本頁面物種資訊引用自邵廣昭,臺灣魚類資料庫,網路電子版,http://fishdb.sinica.edu.tw,取用日期 2022-10-01。)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