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十八世紀中葉中部地區水利圳圖與近山隘簝
  • 編號
    • 編 目 號:AH002233
  • 主題
    • 分類1:歷史畫
  • 名稱
    • 登錄名稱:彰化縣治匪地圖
    • 中文 名稱:十八世紀中葉中部地區水利圳圖與近山隘簝
  • -數量-
    • 單 位:
    • 數 量:1
  • 時代
    • 製作/使用時代:清朝
  • 材質
    • 主材質分類:
  • 尺寸/度量
    • :1165  mm
    • :775  mm
    • 其他測量值:外長1530mm.外寬890mm.
  • 外觀描述
    • 顏色:彩繪
    • 形狀:橫式捲軸
    • 型制/特徵描述:用藍、綠、灰、粉膚色繪出山形,標有東南西北,主要是有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貫穿盆地;另標出彰化縣的東西南北門方位;圖中註明各寮社名稱此圖標示貓霧?圳(又稱葫蘆墩圳)引導大甲溪水貫穿台中盆地,形成樹枝狀的水利灌溉區域,近山隘寮主要為防範高山族和漢民直接接觸,兼具地方防衛功能
    • 原件與否:原件
  • -備註-
    • 備 註:省立臺中圖書館移交
  • 藏品描述
    • 描述:本件圖繪以清廷於雍正元年(1722年)割虎尾溪及大甲溪之間所設彰化縣為範圍,用藍、綠、灰、粉膚色繪出山形,除了大肚山、八卦山及斗六丘陵以東的內陸平原與番界間的隘寮及營汛,連同中部內山的泰雅、賽德克、邵、布農等部落亦納圖中,其部落名稱可見於周鍾瑄、黃叔璥的《諸羅縣志》及《臺海使槎錄》等,亦可見將原住民粗分為南北港,並以濁水溪為分界的概念(但黃叔璥的文字敘述,將埔里、日月潭歸為南港)。
       除了彰化縣城之外,其餘符號分成營汛、隘寮及庄社司署(民庄、番社及貓霧拺司署)三種,繪入圖中的民庄並不多,熟番社以大肚山、八卦山周邊及內陸平埔部落為主,內陸平原的水路標示也算仔細,而水沙漣內山生番的部落相對詳盡,北港溪(眉加臘)、埔里(埔社、眉社)、日月潭(邵族)一帶的部落還算相差不遠,更內山的部落位置就有相當落差,例如布農族卓社群的卓喀社應在卡社群的木扣社北方,但圖中兩者卻南北顛倒,分布在東方的丹社群的貓丹社與簡笏社,反而跟東方的距離還不如卓喀社了。
       從布農族部落在地理位置的落差,可推測出繪圖者確實打聽到布農族的分佈,卓社群在濁水溪的最遠端,也打聽到濁水溪更上游有賽德克族的斗截社、致霧社,就概略性的族群分佈還算正確,可是十八世紀初期對濁水溪上游的資訊掌握不足,只能以想像力來拼湊有限的資料,進而推測出部落間的相對位置,已可算是盡其所能了。
       本件亦可看到在十八世紀初期,今日的「烏溪」在圖中稱作「內雙溪」,「清水溪」在圖中為「阿拔泉溪」,「陳有蘭溪」雖有繪出卻無標註名稱,「濁水溪」單指「二八水」(二水)以上流域,過了此處就分流成「東螺溪」、「西螺溪」及「虎尾溪」,「大甲溪」上游亦稱作「岸裡溪」等。圖中可見雍正九年(1731年)設置貓霧拺司署及乾隆三年(1738年)所設柳樹湳汛,圖中甚為顯眼的隘寮約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以前推動隘番制所設,顯然集十八世紀中葉前的資訊彙整而成。
       岸裡社潘家為清廷在臺灣中部推動理番、隘番及屯番要角,且長期擔任番通事、土目、千總、把總與外委,無論行政或軍事都被清廷委以重任,為迅速閱覽地方警備狀況之需,本件實為以圖佐公一覽無遺之要具。
       本件就歷史性而言,清楚呈現臺灣中部內陸平原地帶,營汛、民庄、熟番部落及隘寮,沿著番界對應著內山南北港的眾多社群,並且呈現出清廷遲至十八世紀中葉前,對中部內山的了解到甚麼程度。
       本件呈現出兩種特性:一是將圖繪上方的生番部落當作潛在威脅;二是圖繪下方的民庄營汛、民庄、熟番部落及隘寮,對內山構成嚴密的包圍網,把守阻絕內山部落與漢民直接越界接觸。本件為十八世紀中葉當地維安資訊之重要地圖,此類公文書所附圖繪,其標示符號依類型有別,如汛塘、衙門、民庄、番社等,亦可見於其他清代輿圖,然缺乏陪襯之作物、人物及動植物,僅作為工具用途。隨組織變革、區域調整或改朝換代,往往較文字容易佚失而難窺其貌,故本件為後人能從中了解相關資訊的重要圖繪。
       此類圖繪應為公衙相關人士機構所繪製持有,彰化縣轄內沿山地帶相關的維安警備狀況,營汛、民庄、熟番部落及隘寮及山川水路盡入眼下,且岸裡社潘家為中部推動隘番及番政要角,收藏脈絡上獨具意義。本件雖然略有破損污漬,但保存狀況尚且良好。

      參考文獻:
      柯志明。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北市: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許雪姬。1987。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黃秀政。1999。臺灣史志論叢。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黃叔璥。1957/1736。臺海使槎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秋坤。1997。清代臺灣土著地權─官僚、漢佃與岸裡社人的土地變遷(1700-1895)。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