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白銅鍊耳飾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白銅鍊耳飾藏品圖,第2張

圖檔授權標示:


白銅鍊耳飾藏品圖,第3張

圖檔授權標示:


白銅鍊耳飾藏品圖,第4張

圖檔授權標示:


白銅鍊耳飾藏品圖,第5張

圖檔授權標示:


白銅鍊耳飾
  • 編號
    • 編 目 號:AT000142-002
  • 主題
    • 分類1:服飾
    • 分類2:身體裝飾
  • 名稱
    • 登錄名稱:耳飾
    • 中文 名稱:白銅鍊耳飾
    • 族語名稱:vacuvac
    • 英文名稱:Earring
  • -數量-
    • 單 位:
    • 數 量:1
  • 所屬族社
    • 所屬族群:排灣族
  • 材質
    • 主材質分類:金屬
  • 尺寸/度量
    • :98  mm
    • :30  mm
    • 淨重:15  g
  • 外觀描述
    • 顏色:銀灰
    • 型制/特徵描述:銅鏈與色珠串成,殘破
    • 原件與否:原件
  • 功能/意義
    • 功能:裝飾品
    • 使用者:未婚女用
    • 使用方法/時機:佩帶耳飾須耳孔,嬰兒出生後數十日彧1、2年後即行穿孔,先以針貫穿耳朵,再通線留在孔中,以後加更換,最後施以耳飾。排灣族一般皆有耳朵究孔而施加裝飾之風( 見番族慣習查報告書【第5卷】p279)。
  • 藏品描述
    • 描述:  本件為國立臺灣博物館館藏「排灣族白銅鍊耳飾」(館藏編號AT000142-002),採集於阿緱廳北葉社 Paguhiu (Mashirits)。本件為排灣族北排灣群(Paumaumaq)未婚女子配戴之耳飾,族語稱為vacuvac。
        本件耳飾一組共有兩件,分屬於藏品編號AT000142-001與AT000142-002,本件為其中一件。本件耳飾以白銅鍊條、藍綠色棉線、一竹枝及黃、綠、橙三色琉璃珠組合而成。長鍊條以數百個白銅圈一一互扣組成,該長鍊條以約30個銅圈為長,反覆彎折成直向垂綴狀,上端以四股藍綠色棉線搓成一條棉線,穿串8顆黃色、綠色琉璃珠,橫向穿過銅鍊上端,每穿過一銅圈又串穿一至二顆琉璃珠,琉璃珠的顏色依序為橙、黃、綠、黃。棉線一端疑似斷脫而未串穿最後一個銅圈,應串有數顆琉璃珠亦已佚失。耳飾上方中段有一條棉線僅串穿一顆綠色琉璃珠,並與一端棉線繫結,推測原本可能串有多顆琉璃珠,大部分現已佚失。棉線穿過的銅圈橫向亦串穿一細竹枝,應為提供銅鍊上端的支撐力量,以維持耳飾整體造型。由於本件耳飾年代久遠,銅圈上有局部氧化痕跡,竹枝現已折斷,棉線末端亦有鬆脫現象。
        排灣族以往不分男女皆有穿耳洞、戴耳飾之習俗,製作耳飾的材料相當多樣,包括貝、琉璃珠、稀有金屬如銀、銅等,串綴組合而成。金屬可能係與漢人交換得來,而琉璃珠則由排灣族祖先代代流傳至今。本件耳飾上所串之黃、綠、橙色單色琉璃珠,係排灣族串接琉璃珠串時最普遍使用的三原色。
        配戴此種耳飾時,將上方繫繩穿過耳洞於耳後固定,串飾自然垂墜於耳垂下方。
  • 藏品典藏資訊
    • 取得方式: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