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庭詩(1913-2002)
雕塑
90年代
長:54.8 x 寬:46.6 x 高:109.5 (cm)
登錄號:20220200021
陳庭詩(1913-2002)出生於福建長樂,祖父陳君耀為進士出身,祖母為沈葆楨么女,為簪纓門第,3歲即由母親啟蒙認字,然8歲時因意外喪失聽覺,後從張菱波學習傳統水墨,又自學素描及油畫。對日抗戰期間,加入國民黨軍隊政治部,以「耳氏」為筆名發表木刻版畫作品。1945年來臺,期間曾遇二二八事件短暫回福建,後又來臺任職於臺灣省立臺北圖書館(今國立臺灣圖書館)。1960年代持續以木刻版畫作品參加聖保羅雙年展等展覽,創作風格從社會寫實轉向抽象表現,並利用甘蔗板為材料進行版畫創作,樹立陳庭詩獨特的作品風格。
此外,陳庭詩亦以書法、水墨、油畫、立體造形的方式進行創作。1960年代起,即使用現成物及鑄鐵等製作立體作品。本件作品以鑄鐵與廢棄的工業零件拼組而成,鑄鐵在藝術家重新鍛造扭曲之後,形成宛如有機體一樣有著自然曲線的不規則形狀,搭配上規格的工業零件,規整幾何的造形與不規則的鑄鐵搭配,呈現出衝突的美感。作品遍布的鐵鏽也使作品有種調和的整體性,宛如來自久遠歷史的神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