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詳,本館翻攝。
器物類 - 商業財產
碑碣拓本
1878~1878
寬:63 x 高:121 (cm)
原碑尺寸(寬):63.00 , 原碑尺寸(高):121.00 , 原碑尺寸(厚):8.70
潮軍義勇祠
採拓
登錄號:19580010564
本物件為西元1878年(光緒4年)潮軍義勇祠碑拓本,全文3行,採陰刻形式,中刻楷書「潮洲義勇祠」五大字,首行為年款,末行署名「欽加二品銜統領臺南潮普全軍福建補用道克勇巴圖魯方勳敬立」,呈現立碑與建祠的相關身分。清和月係指農曆4月。潮普係指廣東省潮州府潮陽縣(現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普寧縣(現普寧市)。西元1874年(同治13年)牡円社事件推行開山撫番政策,西元1877年(光緒3年)調派候補道方勳所部潮、普三營於光緒三年正月調臺駐紮南路,稱為「潮軍」。「克勇巴圖魯」,巴圖魯為滿語,有英雄、勇士之意,為滿洲傳統封號之一,後來成為清朝時期賞賜有戰功之人的封號, 因其用來表彰獲封之人的武功,故而又有「勇號」之稱。巴圖魯之號往往會冠上懿名,以彰顯其武功事蹟,此處「克勇」即方勳的巴圖魯懿名。方勳為廣東潮州府普寧縣人,其兄方耀在中法戰爭建功,由總兵陞任廣東水師提督。
據盧德嘉《鳳山縣采訪冊》所載:「潮州義勇祠,在舊治天后宮左畔在舊治天后宮左畔(興隆),縣西十五里,屋十間,光緒四年福建補用道方勳建。又籌生息銀六百兩,存交鄭、謝兩姓,為逐年祭祀、修理之費。」西元1877年(光緒3年)鳳山縣轄內諸番社騷亂,大殺修路漢人,潮軍便被調往徵剿,戰役中及其後開路諸役中陣亡、病死者達300餘人,方勳乃在西元1878年(光緒4年)建潮州義勇祠,以祭祀潮汕義勇。
本見碑記即是建造潮州義勇祠的題名碑,該祠在日治時期以拆毀不存,現留存題名碑,見證昔日史蹟,彰顯碑碣史料的作用;藉由碑文也可探討清代臺灣班兵的移駐情形。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