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俊
圖書文獻類 - 藝術圖像
碑碣拓本
大理石
1925~1925
寬:68 x 高:60 (cm)
原碑尺寸(寬):68.00 , 原碑尺寸(高):60.00 , 原碑尺寸(厚):0.00
丁己秋,役員三十四人公選張麗俊總理修繕,明知身輕任重,幸役員中二、三協力贊襄其事。庚申春,葫蘆墩市街改正;辛酉冬,名易豐原。乙丑冬,工事完竣,自始至終星霜九;閱時雖久,而狀略有可觀也。規模廣大於振芳,忍耐經營於麗俊,塗丹木石、踵事增華,與遠近女男來參日盛,與稻香殿、漢壽亭名自此立矣。
今日者成功既告,掛念殊深,欲增神聖之光、壯街莊之色;往古來今、人文代謝,歐風亞雨、時勢潮流,守舊者有人,維新者亦有人。當西化東漸,思南風北競,賴地方人士籌善後之策、補當前之遺,是吾人之所厚望也。謹撰四章,略記當時之狀況焉。
大正十四年乙丑仲秋,總理張麗俊記事書右。
採拓
登錄號:19950011089
本物件為西元1925年(大正14年)慈濟宮修繕記拓本,年款「大正」被水泥塗抹。係該宮再記重修事略,這次的重修工程始於西元1912年(大正元年)申請修繕,西元1917年(大正6年)興工,西元1925年(大正14年)完竣,規模廣大,廟貌可觀。碑文分別以隸書、楷書銘刻,頗具特色;文中並提葫蘆墩市街改正易名豐原。
慈濟宮主祀天上聖母,創建於西元1777年(乾隆42年),原稱「觀音亭」,同時奉祀媽祖與觀音佛祖,為豐原(昔稱葫蘆墩)地區的大廟,也是慈濟宮是豐原最早的寺廟。歷年來耗費不少心力維護,保留珍貴的歷史文物,像是宮內的木雕、石雕工藝精細,皆出自名師名匠之手,石壁、石獅、龍柱、羅漢柱及彩繪等,細細觀察其生動神采,展現傳統文化的珍貴。
本件碑文撰文者為慈濟宮總理張麗俊,張麗俊(1868-1941),字升三,號南村,晚號水竹居主人,臺中葫蘆墩(今豐原市)人。少受學於廖華浸、張經賡、鄭國琛、魏文華諸先生,23歲於田心子(今豐原)養閒軒拜謝頌臣為師。割臺之際,丘逢甲募誠信十營義軍,謝道隆北上協助,張麗俊留置於養閒軒代謝氏處理文書並課其子姪。日治後擔任庄長、保正、保甲聯合會會長、土地整理及林野調查委員、豐原街協議會員、水利會評議員、農會理事及葫蘆墩興產信用組合理事、豐原慈濟宮修繕會總理等職。生平樂善好施,舉凡修廟、造橋、鋪路,無不捐貲參與。西元1907年(明治39年)入盟櫟社為社員,著有《升三詩草》,未梓,部份選入《櫟社第一集》。遺有《赤山下灣樹德堂張氏家譜》(1908年寫本)、《水竹居主人日記》,共廿八冊,始於西元1906年止於1937年,今已全部由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出版。
藏品描述-授權標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