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首頁 > 藏品資訊
:::
藏品資訊
鳳鼻頭文化石錛藏品圖,第1張

圖檔授權標示:


鳳鼻頭文化石錛

自然史 - 人類學 - 考古類

石質

新石器晚期鳳鼻頭文化(距今約3500年至2000年)

史前時代

長:4.5 x 寬:13 x 高:1 (cm)

捐贈

登錄號:20080521010000

臺南市立博物館

灰黑色石錛,為扁平的長方狀,磨製法製作成形。寬面呈平面,角形呈圓角,一側斜下形成刀刃或敲擊的部份。
石錛為長型有厚度的工具,通常為長方形,其中一側漸薄成為偏鋒,後段較為厚實部分為手持部分,使用前段偏鋒刃部刨削、加工、敲擊石頭或木材,此外石錛也常用於儀式、陪葬等宗教性、裝飾性用途,為石器時代時常見的工具,在臺灣常見於卑南文化、大湖文化、圓山文化等新石器時代遺址中。
鳳鼻頭文化距今約3500年至2000年,為新石器晚期文化,且為多層文化的遺址,包括大坌坑文化、牛稠子文化以及鳳鼻頭文化等三個文化層。主要分布於海岸地區,為集居型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