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文獻類 - 照片與相簿
紙張
1956
1945年以後
長:6 x 寬:6 (cm)
捐贈
登錄號:20170100052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本黑白照片以正面的角度,拍攝臺南佳里金唐殿中剪黏名家何金龍作品的一角。題名之「和豐物當」出自畫面右上方的牌子。畫面最右方站著一位員外,他的左手舉於胸前,右手持折扇輕觸前方男子的肩膀。前方的兩名男子肩上扛著以芭蕉葉捆裹的作物,回頭望向員外。畫面左方一前一後站著兩個人,前者造型似戲曲中的短打武生,單腳站立,另一腳膝蓋抬至胸前,右手持匕首狀物,左手曲於腦後,目光朝向畫面左方。武生後方的人年紀較大,呈現類似蹲馬步的姿勢,同樣看向畫面左方。
何金龍,字翔雲,為清末民初廣東汕頭的剪黏師傅,其作品由擅長人物雕塑,人稱金龍司。日本昭和年間來臺從事剪黏技藝,與洪坤福並稱南何北洪。臺南佳里金唐殿初為「代天府」,為三老爺系統祖廟,即是主祀玉勅代天巡狩朱府千歲、雷府千歲、殷府千歲,即民間尊稱的三老爺、蕭壠王。清朝時乾隆皇帝勅封金唐殿。是蕭壠地區的經濟、信仰中心,並與歸仁保西代天府、北門南鯤鯓代天府合稱南瀛古三大代天府。
剪黏是福建南部、廣東潮汕、臺灣西部與越南等地常見的傳統宮廟建築裝飾藝術。又被稱作剪瓷雕、嵌瓷,是使用瓷器或玻璃作為材料,將之剪、敲、磨成小片,貼雕於各種塑像上的工藝。成品既有繪畫豐富的顏色,又有雕塑的立體感,因為其材質的穩定性,剪黏作品往往能承受長年的日曬雨淋而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