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鈴鼓(大)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6.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2.jpg)(僅限公開瀏覽),第2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3.jpg)(僅限公開瀏覽),第3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4.jpg)(僅限公開瀏覽),第4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5.jpg)(僅限公開瀏覽),第5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7.jpg)(僅限公開瀏覽),第6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8.jpg)(僅限公開瀏覽),第7張,共8張
登錄號:200908210的圖片(200908210_A009.jpg)(僅限公開瀏覽),第8張,共8張
文物分類:藝術類\工藝類
材質:皮革
尺寸:4.5cm
重量:188.7g
作品描述:鼓在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古擊鼓鳴金,不僅用於禮樂,也用於軍事。鼓聲咚咚,震撼人心,激勵士氣,是重要的樂器。
傳統老手法製作鼓,其首選木材是椿木,椿木去除水分後,木質硬脆,最適合做樂器。工匠將椿木加工成帶孤度的鼓身木條後,要進行烘乾;然後再依據鼓的尺寸大小,把椿樹木料做成一段段弧形狀,再將弧狀木板用膠粘在一起,就形成圓形鼓身。其次依據鼓面大小裁剪牛皮,泡好的熟牛皮,準備蒙鼓裝訂,將牛皮蒙在鼓身上後用力頂牛皮,使其彈性得以拉伸;接著就是敲撃鼓面,調節鼓音,再把鼓皮用庖丁固定在鼓身上。最後一步是上漆完成。好的鼓,音域寛厚、音色脆亮,鼓槌和鼓面的觸打反應靈敏度高,能適應不同地理氣候,音質保持長久不變。2011年,「山西劉氏老鼓」製作技藝被山西省公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傳統的鼓,在古代,不僅用於祭祀、樂舞、軍事,還用於驅逐猛獸、報時、報警,隨著時代衍變,鼓之大小品類愈多,用途愈廣,民族樂隊、各種戲劇、曲藝、歌舞、賽船、舞獅、弄龍、喜慶集會,都離不開鼓類樂器!
本件作品鈴鼓(大),是用於曲藝之配樂,鼓身漆黑,周邊加綴小鈴,可以添加鼓鈴雙聲效果。(詮釋委員:簡榮聰)

館藏編號:200908210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主要技法:老鼓製作技藝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有鳳來儀)的圖片
藏品(杏林雜記)的圖片
藏品(觀音瓶)的圖片
藏品(三國演義卷頭詞(大))的圖片
藏品(竹製乳母椅)的圖片
藏品(藺草提籃)的圖片
藏品(方形餐桌椅組)的圖片
藏品(綠意)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