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信豐
文物分類:藝術類\水墨畫
媒材:墨、宣紙
年代:2013
尺寸描述:122x64cm
入藏揭露:王銘嶼先生捐贈
藏品描述:在中國的山水傳統中,人的主觀意識是創作重心。不同於歐洲風景畫的透視寫實,山水創作取決於人如何看待周遭環境,讓煙嵐及層疊巒峰在筆墨轉化之下,成就雄壯瀟灑的理想景象。畫家王信豐畢生創作以故鄉風土為重,身為高雄囝仔的他,以故鄉知名景點「月世界」為對象,完成〈岩容〉。
年少有水墨名家薛清茂指點,王信豐對創作充滿熱忱。藝術學習之路力求中西兼容,他不僅向臺灣藝術家劉啟祥學習,認識西洋繪畫技法及理論;另一方面,他和畫家王瑞琮請教,鑽研筆墨功夫。1998年之後,王信豐開始嘗試壓克力顏料,在1997年臺北市立美術館的「火燒島紀行」個展中,成熟運用烘染、裱貼、噴色技巧等技法,表現臺灣爭取自由的歷史傷痕。王信豐詠唱故鄉風土及歷史記憶,除了有巧妙組合不同的材質顏料,予以觀者新穎感受的作品,也不可忽視以傳統水墨為底蘊的創作,其中〈岩容〉為經典一例。
〈岩容〉是王信豐自壓克力顏料創作後,晚期少見的水墨作品,筆下描繪的月世界是惡地地形,地表土質鬆軟,易受臺灣溪流侵蝕。侵蝕作用下,土石宛若遭到利刃碎剮,最終形成光禿、紋路深邃的陡峭山脊。中國山水畫的「皴」是一種描繪石脈紋理的筆法,正與「岩容」畫題相契。王信豐挪用繪畫的傳統,流暢遒勁的線條組構成地景,聳入雲霄的山壁顯得奇特雄壯。另讓人耳目一新的是,他置入黑白攝影的視覺感,用高對比度突顯出物體的幾何形狀及空間感,進而讓筆墨轉化成簡潔內斂的當代美學。(撰文|典藏古美術總編 藍玉琦)
登錄號:05126
典藏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