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澎湖的漁夫
登錄號:07700260的圖片(07700260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7700260的圖片(07700260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陳景容
藝術類\版畫
1977
平版版畫/金屬版(鋁版)/手繪平版
國立臺灣美術館
07700260
此幅名為《澎湖漁夫》的作品,彷如照相般,漁夫嚴謹的站在畫面中央,周圍的一切為他的身家做了補充,曬著的魚乾、水缸、破敗的牆與身後的瓦屋,十足的漁村景象。而貼在身體兩側緊握的雙手、捲起的褲管和閉緊雙唇看向他方謹慎略帶羞怯的模樣,描繪出漁夫素樸憨厚的性格。寧靜淒清的構圖,輔以層次分明的景物堆疊,讓畫面樸實動人。漁夫與身後曬魚竿的竹竿呈現十字形的樣貌,這個十字形與畫面上方藍色區塊相呼應,紅色系的用色為主,冷暖色調的並用,展現諧和的穩定感,洗鍊的素描般的筆觸佈滿畫面用以修飾景物。此幅作品為石版畫形式,屬於平版版畫,利用油水不相容的特性,將圖像繪於基底板上,是最能接近一般繪畫風格的版畫形式,能表現出筆觸與色調輕重深淺的微妙變化,十九世紀以後被大量的運用在印刷上。擅長創作超現實風格油畫的陳景容亦是石版畫與銅版畫創作領域的佼佼者。
出處: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
陳景容(1934-)為臺灣壁畫創作的翹楚,亦擅長油畫、版畫、水彩與粉彩等媒材,更將美柔汀(Mezzotint)版畫技法引介至臺灣。陳氏1967年由東京藝術大學壁畫研究所留學歸國後,受到板橋一帶風景與傳說啟發,將人物、現成物(Ready-made)以拼貼(Collage)的形式呈現在蒼涼的景觀中,油畫以灰濛的單色調為主,頗具超現實主義(Surrealism)式的夢境氛圍。周遊各國的經驗,也為他的創作帶入異國民情的元素,及神話、宗教典故母題,富涵深厚的藝術史底蘊。陳景容1956年自「臺灣省立師範大學藝術系」(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隔年參與「五月畫會」第一屆聯展。「五月畫會」由臺師大校友組成,名稱致敬法國「五月沙龍」(Salon de Mai),為推動臺灣藝壇現代化的重要團體之一。「五月畫會」成員後多出國留學、旅居,陳景容亦不例外,1960年起赴日留學。此時日本畫壇流行抽象畫風,陳氏堅持原先的創作方向,在多方探索後轉入東京藝大壁畫研究所,師事日本藝術家長谷川路可(1897-1967)。陳氏修習義大利系統濕壁畫(Fresco)、馬賽克鑲嵌、蛋彩畫(Tempera)等創作技法,奠基了紮實的 基礎。陳景容以巨幅油畫和壁畫創作聞名。1967年創作《有街燈的風景》開啟其油畫風格的濫觴,至1990年代後,異國風物為作品帶來多元的風貌。因國立臺灣美術館(時稱「臺灣省立美術館」)公開徵求門廳畫作而作的壁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1986),以義大利文藝復興( Renaissance)群像壁畫般的構圖,描繪臺灣社會由農業轉型現代社會的進程、以樹木培育象徵教育傳承,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巧妙地安排在畫裡,姿態巧妙、刻劃細膩。陳氏的作品獲國內外機構典藏,如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乃至海外的梵諦岡美術館、法國國家圖書館等,獲得各機構肯定之榮譽。
出處:陳乃慈,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