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作品230(打鐵)
登錄號:08500061的圖片(085000610000.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8500061的圖片(085000610000.JPG)(CC BY-NC),第1張,共1張
許蒼澤
藝術類\攝影
約1964
黑白照片、紙基、沖印
08500061
許蒼澤(1930-2006)出生於彰化鹿港,父親為開設長源醫院的許讀醫師,亦對攝影有著濃烈興趣,而生在許家的許蒼澤在幼時耳濡目染下,便對攝影也產生獨特的情感。於16歲拿起相機捕捉鹿港街景開始,一路至76歲過世,一甲子的攝影生涯,拍下約25萬張照片。且作品多以鹿港的人、事、物作為主角,記錄下鹿港自過去到現今的變遷。許蒼澤擅以「快照」(Snapshot)捕捉畫面,不事先佈置場景與人物動作,而是在遠處選定欲拍攝之目標,待其接近後按下快門,將人們最自然的一面轉印在照片之中。
〈作品230(打鐵)〉為黑白紀實照片。作品畫面為兩名鐵匠(拍鐵仔師,phah-thih-á-sai)裸著上身正在打鐵,在傳統且正規的鍛打過程中,此步驟是需要師傅與徒弟兩人合力完成,先由師傅以小錘敲擊需擊打部位,再由徒弟以大錘用力打擊該處,因此過程中,可以聽到一大一小的規律聲響。觀者在欣賞此作品時,會先被畫面中心燒得通紅的鐵塊吸引,自鐵塊向師徒二人望去,肌肉(筋肉,kin-bah)的線條與有默契的錘打動作,又將視線帶回中間的鐵塊,期間循環不斷,營造出畫面的律動感(lu̍t tōng kám)。雖此作為靜態的照片,但畫面忠實重現了打鐵一上一下的動勢,耳邊也彷彿傳來陣陣的鐵器碰撞聲,鐵匠的職人精神在此一覽無遺。

參考資料: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無日期)。鹿城戀曲—許蒼澤攝影回顧【網站文字資料】。取自https://www.nmns.edu.tw/ch/exhibitions/special-exhibitions/Exhibition-000165/
林杏沅、張雅智(無日期)。大溪正吉號打鐵舖生產過程介紹。國家文化記憶庫。取自https://cmsdb.culture.tw/invisible/06414246-20CD-4D14-B8F2-7BF6B64D2EF0
陳怡如、康原(2018年4月)。鹿港街頭抓拍第一人,跟著許蒼澤看見往日繁華!。TLife。取自https://tlife.thsrc.com.tw/tw/article/1282

曾祥婷,「國家語言推廣作品詮釋撰研計畫」,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23。
國立臺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