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登錄號:08200638的圖片(08200638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8200638的圖片(08200638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席德進
藝術類\水彩畫
1956
水彩、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638
《村》是席德進早期的水彩畫作,來到台灣的席氏嘗試跳脫學院框架,以自然為師,摸索著適切於這片土地的個人表現語言。大量的寫生、觀察、試驗,是其建立自我風格的途徑。定居台北後席氏生活於城南,城南地區鄰近城郊,此畫表現當時該區域日式木造民居比鄰鄉野自然的生活景致。
近景部分大量線條勾勒了緊鄰密集的屋舍,高密度的房舍間夾出曲折窄巷一條,向著遠方田野而去,將視線帶往綠野中間雜零星屋舍的中遠景,以簡筆和色面帶過,最終是以大塊色面暈染聳立向天的青紫色遠山。背景遠山與前景木屋的色調相呼應,雖整體色調以寒色為基調,但仍帶有磚紅木褐的暖色調摻雜,清幽間透露有溫暖。席氏為生活立像,在他筆下記錄了當時的台灣地景,為現今已不復見的城郊景觀,留下變遷前的面貌,供我們追憶回味。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拍鼓)的圖片
藏品(主要名稱:民俗文學-俗語(一))的圖片
藏品(盤龍長景瓶)的圖片
藏品((臺灣八景之一)高雄港)的圖片
藏品(主要標題:狄倫是誰?談關於「音樂與音響」創刊號上「狄倫文化」一文的幾個問題(影本))的圖片
藏品(臺灣省教育會發行《動物分類掛圖》之鳥類)的圖片
藏品(無題)的圖片
藏品(基隆重砲兵大隊士兵團體照)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