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藏品資訊
牛與人
登錄號:08200177的圖片(08200177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登錄號:08200177的圖片(082001770000.JPG)(僅限公開瀏覽),第1張,共1張
席德進
藝術類\水墨畫
1979
彩墨、紙本
國立臺灣美術館
08200177
作品《牛與人》為席德進經常表現的題材,若對照1979前後幾年的作品,構圖與主題相似者如《荒原》、《牛與人》、《舟》與《沙洲》等作,應為相似概念下的系列作品。此作為晚期作品,畫面簡練,僅以藍、紅兩色為背景,對坐的人與牛放鬆地處在平抹的色面空間中,水平而筆直的彩墨線條,可見席德進勤練書法後的落筆痕跡,緩慢而有力地移動畫筆,拖出藍與紅的色條,逐漸暈染而劃分出色域的分野,上窄下寬產生平視時的景深效果。選擇的用料讓顏色較鮮豔、明亮,聯想到的是席德進過去的油畫,有著鮮豔色彩與分明邊界的普普風格作品,在此由紙墨媒材產生的效果,讓色彩帶點蒼茫、古樸,甚至飄渺而不可及。在飽含水份的畫面中,可見層層疊加暈出的筆跡,人與牛身邊的紅色依著不同次序的補筆,有流動、起伏的動勢,藍色漸層產生皺摺的邊界與深淺,微微地帶著紅光,仿似閃耀的光芒正晃動。由席德進於〈鄉土歌頌〉系列文章對於牛群的描寫,得以理解其作品中夕陽下的沙洲、溪水、農人與牛隻之於他的意義,今昔對比下,田園、浮洲中的牛隻皆消逝,取而代之者為大廈與人車潮,這些以牛、鄉人為主題的畫面,帶出席德進的一絲懷思之情。
出處:阮湘芸,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席德進,於 1923 年出⽣於中國四川。在成都技藝專科學校就讀時,受留法畫 家龐薰琹(1906-1985)啟發,接觸到⾺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畢卡索 (Pablo Picasso,1881-1973)等畫家,開始嘗試抽象藝術風格。1943 年進入重慶國⽴ 藝術專科學校,受教於林風眠(1900-1991)並與趙無極(1921-2013)、李仲⽣ (1912-1984)諸畫家多所往來,追求藝術的⼼志真切。歷經戰亂,1948 年輾轉來 台,任教於嘉義中學,四年後辭去教職移居台北決⼼專職創作。 席氏早期風格主要受到野獸派(Fauvism)與林風眠影響,⾊調強烈、線條粗 ⿊剛勁有⼒。1962 至 1966 年應美國國務院之邀,⾛訪歐美各地,受到普普藝術 (Pop art)、歐普藝術(Op art)、硬邊繪畫(Hard-edge painting)等現代藝術發 展的影響。回台後的創作反思中國繪畫精神,決⼼回歸民間藝術與台灣建築,結合傳 統與鄉⼟,運⽤墨彩暈染特⾊,融會貫通了東、西繪畫特點的兼容性,開創了獨具 個⼈風格語彙的時代創作。 綜觀席德進漫長的藝術旅程,作品媒材豐富多元,勇於嘗試各類創作形式,包 含⽔彩、⽔墨、油畫、素描、版畫等,晚期傾注於台灣建築、民間古物研究的精 神,帶動古蹟保存的意識。除了繪畫以外,也曾出書、於雜誌發表⽂章,其中包含 散⽂、遊記、書信、創作思考。⼀⽣持續追索、定位何謂現代的、中國的畫家,何 謂現代中國畫,即便晚年臥病在床,仍⼼繫於國畫的創新,希冀為⽔墨開創新局。
出處:朱珮儀,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18。
瀏覽過這件藏品的人,也瀏覽過
藏品(複寫用玻璃筆)的圖片
藏品(新聞第420號)的圖片
藏品(花鳥刺繡橫披)的圖片
藏品(祈禱‧龍山寺)的圖片
藏品(The
藏品(愛國獎券第325期)的圖片
藏品(嘉義遊園地(嘉義公園))的圖片
藏品(青花印花壽石紋碗)的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