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佛庭
藝術類\水墨畫
1993
彩墨、紙本
09700178
在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衝擊下,近代潑墨山水畫就以張大千最著名。然而,誠如張大千所說,潑墨技法或早在唐代「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張躁手下即已有之。潑墨山水畫不免受到中國歷史文化或西方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惟面對呂佛庭(1911-2005)的潑墨山水畫,論者往往更強調呂佛庭禮佛茹素的半僧修行,而多將它放在「禪意畫」的脈絡裡加以討論。約略而言,呂氏在潑墨之前,多先用水將整張畫紙濡濕,再以預先調好的、濃淡不等的墨汁或色彩潑灑在畫面上。潑灑的方法可以是直接用小碟子傾倒大量墨汁,也可以用大筆飽沾墨汁地在畫紙上製作出各種大面積色塊的漲墨暈滲,當然地,潑墨之上也可以再予以積墨或破墨。種種潑墨技法,不一而足。要言之,潑墨所追求的是意想不到的驚奇畫面,所以更講究率性而為,不拘形式,所以與呂佛庭「禪意畫」有相通之處。畫上款識:「癸酉初夏寫於臺中。呂佛庭。」鈐印二:白文「呂佛庭印」,朱文「半僧」。
出處:施世昱,國立臺灣美術館典藏詮釋資料,2020。
國立臺灣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