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分類:人類學\民族學
標本說明:臼在賽夏族語稱loehoeng,傳統的賽夏族木臼,主要是用櫸木或牛樟等樹所製成,傳統臼的型式為細腰式,而現今大都使用泰雅式的臼。本件賽夏族的木臼,類似泰雅族型的豎臼,其分為上下兩部,上面狀似缽為搗舂使用,下部為底部。臼的上部為缽型,接近臼口緣處有削鑿的痕跡。底部為斜狀,於最下方則呈垂直削鑿。斜狀部處有多處直條裂紋,垂直削鑿部則有類似木頭鑿砍的痕跡。臼口緣厚度稍寬,口緣木頭處有一半呈現直線條紋的痕路,而一半看似為平滑裁切,另外在口緣處有一小缺口。
臺灣原住民各族群,皆使用杵及木臼加工處理食物,於稻米收穫時,會先把稻穗打落後以稻穀方式儲藏,但是小米、黍及藜等則把其綑成一把一把的穗儲藏。等到要使用這些儲糧時,才從穀倉拿出,放在臼裏舂搗,先搗去其殼,然後再除去糠,即可使用。此臼即為舂搗主食時使用。
館藏編號:19920500215
典藏單位: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